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本文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完善的策略,并結合案例,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可行性策略。
《中國食品》雜志是發表食品工程師職稱論文的期刊,創刊于1973年,是中國第一本食品類刊物。目標讀者為全國酒店、餐飲業及酒店餐飲業院校師生。本雜志最大的特點是新聞性,針性和實用性強、消息靈通,反映迅速 ,即有報紙的新聞速度,雙不失傳統雜志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1. 引言
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冷鏈物流的適用范圍包括:初級農產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品、花卉產品。加工食品:速凍食品、禽、肉、水產等包裝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藥品等。
我國冷鏈物流發展時間比較短,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資本投入上都略顯不足,尤其是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市物流中心地位的凸顯,使得城市在整個大物流體系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對于冷鏈物流系統而言,雖然只是城市物流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能有效的連接城鄉的消費與生產,能使城市消費在時間上產生延遲,能較大程度上滿足城市的生活的需求,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城市冷鏈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在冷鏈系統中,由于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而我國又是農業大國,農副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量都比較大,因此,對食品冷鏈物流的研究分析意義重大。
2. 食品冷鏈物流存在問題分析
2.1食品冷鏈體系的不完善問題
食品冷鏈的發展可有效地避免衍生涉及食品安全的問題,而分析我國目前所存在的食品冷鏈現狀來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冷鏈物流體系的不完善。由于冷鏈物流體系的不完善,給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帶來的不利首先是損耗大、成本高的問題。從目前國家需求現狀來看,完善食品冷鏈體系可謂是迫在眉睫。從分析角度來看,冷鏈物流鏈完善后能給市民帶來哪些好處?首先是市民能夠享受到更新鮮、營養保存更好的生鮮農產品,生活品質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結合筆者對于冷鏈物流的研究實踐,目前食品冷鏈發展受到制約、冷鏈物流覆蓋生鮮農產品的比率低,其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
2.2食品冷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支撐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在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農產品損失率達到25%-30%,其缺乏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是造成物流大量損耗的根本原因。從食品冷鏈物流發展來看,其與企業的水平技術密切相關。當企業依靠先進的經營理念、專業化的技術能力以及差異化的服務特點贏得市場一定份額時,如何提高信息技術,以支撐企業的食品冷鏈物流是重中之重。目前,據有關數據發現食品冷鏈物流的技術相當匾乏,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導致冷鏈成本居高不下。
2.3食品冷鏈的市場化程度低
從目前食品冷鏈現象看,中國易腐食品除了外貿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國內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業務是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的,而一方面加上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真正能提供的綜合性全程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不足總體需求的5%,更不同說專門針對生鮮易腐農產品的物流服務。顯然,從我國的食品冷鏈企業來說,還是嚴重缺乏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領袖。
2.4食品冷鏈的硬件設施建設不足
我國的冷凍冷藏運輸行業與國際標準相差巨大。我國貨運車輛約七成是敞篷式設計,只有約三成為密封式或廂式設計,而備有制冷機及保溫箱的冷藏車輛連一成都不到。特別是我國的鐵路冷藏運輸設施非常陳舊,大多是機械式的速凍車皮,缺乏規范保溫式的保鮮冷凍冷藏運輸車廂,冷藏食品運量僅占總貨物運量的1%。公路運輸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只占運輸總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車運輸。總體而言,歐、美、日等國的食品冷藏運輸率均達到80%~90%,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約50%,我國約15%~20%。
從上述情況來看,中國目前的冷鏈設施和冷鏈物流裝備不足,原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由此產生兩個直接后果,一是造成易腐食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的大量損耗,整個物流費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存在巨大隱患。
3. 食品冷鏈物流完善策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食品冷鏈物流存在很大的問題。結合對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將進一步深入探討,以尋求完善食品冷鏈物流可行的策略。
3.1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完善策略
根據我國食品冷鏈市場發展的特點,要解決冷鏈物流體系存在的不完善問題,就應當建立食品冷鏈物流的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用法律法規制約企業的行為平衡市場發展;由行業組織提出建議、制定行規,避免個別企業的違規行為傷害其他企業的利益;企業主要是按照標準形成良好操作規范,建立質量控制和保證體系,培訓員工等。此外,消費者作為最終用戶,也要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的意識知識,監督食品安全各環節出現的問題,并向政府和相關生產加工企業反映。
3.2信息技術支撐冷鏈物流策略
針對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技術的缺乏,要完善冷鏈物流,就必須加大信息技術的支撐。筆者認為冷鏈物流企業應開始發展基于物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粗放型的冷鏈物流管理模式,通過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能力,從感應器分析、加工和處理有意義數據,適應不同用戶需求,完成供應鏈上下游流通環節的暢通。而目前隨著政策層面,寬帶網電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四網合一”的提出,國家不斷加大對冷鏈行業的投入,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的物聯網企業必然將在冷鏈物流行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機遇總是與挑戰相伴而行。有建議稱:切實完善國內冷鏈物流建設、制定相應的政策標準,規范冷鏈流通市場,經有關部門統一協調,合理規劃,才能切實保證我國冷鏈物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3.3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策略
從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的需求導向以及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未來參與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越來越多的生產商愿意選擇能提供完整冷鏈的第三方物流來外包自身冷鏈物流業務,這種市場需求必將催生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可考慮整合現有資源,成立獨立的冷鏈物流部門,在整合的前提下,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如與生產商結盟,按條塊開展冷藏運輸服務;與連鎖商業業態的流通商結盟,開展區域性冷藏物流配送業務等,在整合與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做大做強。
4. 可行的超市食品冷鏈物流措施
現結合某超市成功的食品冷鏈物流做法,來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國冷鏈物流的可行性策略,為同類行業所借鑒。某超市其食品冷鏈物流成功之處在于,貨品的新鮮是與其精細的商品采購營運制度分不開的,而事實上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需要采購、存貨、銷售等環節的密切配合,在營運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加一個控制點。
該公司有效地采取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來管理,并沒有采取自營模式,將業務外包第三方物流公司;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使其超市的食品冷鏈物流不僅為自身贏得更全面、更專業化的服務外,還能在解決本企業資源有限的同時,更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以及帶來增值性服務。通過對公司冷鏈物流的過程管理,從而實現對超市銷售的食品質量的控制。一般該公司通過訂單管理和庫存與配送管理進行管理。通過需要預先估計安全庫存,一旦庫存量低于安全庫存,便進入訂貨程序,采取在網上下訂單,將訂單發往配銷中心。而配銷中心在接到訂單之后,便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裝貨、送貨一系列過程。
每天通過對照訂貨量與進貨周期,一旦發現問題,立刻進入緊急訂貨程序。雖然緊急訂貨不被鼓勵,但一經確認,貨品在兩個小時后就會被送到。該公司通過對其訂單的有效管理,實現了倉庫儲備的貨物總能保證在安全庫存之上,保證隨時能夠滿足消費者對食品的任何要求。
同時,該公司對庫存與配送也有很高的要求,提出了“保證準時送達率、保證不斷貨、保持每一件貨物的質量處在最佳狀態”三點基本要求。其中,保證貨物的新鮮度是難度較大的環節。在接到訂單后,配送公司就開始準備裝車的工作。所有需要的貨物都在物流配送中心進行配送作業。在裝貨的過程中,冷凍、冷藏運輸車輛停靠在裝貨的車道內,能與冷庫實現完全的密封性對接。兩個公司為了保證營業期間食品的新鮮,冷藏庫堅持“先進、先出”的進出貨方式,并對物品入庫和提出環節也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5. 結語
從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還很不成熟,存在著硬件設施建設不足、冷鏈物流體系不夠完善、缺乏整體規劃、市場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業介入少以及軟件技術落后等問題。結合我國食品消費市場和冷鏈發展的特點,亟需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進行整體規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冷鏈物流體系,進而推動我國食品冷鏈物流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璐.食品行業冷鏈一體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王瑩,馬羨平.淺析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策略[D].哈爾濱商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范梅華.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現狀和對策[J].中國禽業導刊,2008,(14):78~7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