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環境工程師論文發表了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天然氣長輸管道也進入了一個發展階段,論文總結了長輸管道建設的特點,并分析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防范和保護措施,從而推動管道建設過程中生態恢復工作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環境工程師論文,天然氣長輸管道,生態環境,防范措施
1引言
在可持續理念不斷深入的趨勢下,具有低污染、高效能、低排放的天然氣在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發展中得以廣泛應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天然氣長輸管道在沿線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性、生態性造成干擾,使其產生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問題,對土壤、植被等自然資源造成負面影響。故結合管道運行的實際情況,制定生態環境預防及保護措施是極為重要的,這也是保證天然氣長輸管道運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2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的特點
天然氣管道建設是保證天然氣安全輸送的重要環節,管道的鋪設和質量很大程度影響著天然氣的安全使用,因此,管道建設需經過長期的策劃和準備,施工中要嚴格遵循各項規章制度,以保證管道建設的安全性和規范性。天然氣因其易燃易爆的危險屬性,通過加強管道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可確保天然氣運行達到安全可控的目的。另外,長輸管道工程屬于長途的施工工程,長途施工工程的工作量一般都是沿線分布,常具有以下特點:施工作業性質比較獨立;施工方在野外工作的時間比較長;施工方的施工進程加快,工作人員流動較大;工程量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
3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1對土壤及植被的影響
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中的管溝開挖、管道敷設、管溝回填等施工環節會對項目區內的植被及土壤造成程度嚴重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地表土壤的裸露面積增加,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表層熟土經過翻、挖等作業流程被深層的生土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土壤的營養含量;極易對植被根系造成毀滅性破壞,導致項目區內植被數量或種類的減少,不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性等。
3.2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陸生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由于管道施工的特性,可能會分割或擾亂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活動區域等;管道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等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對野生動物造成驚擾等。由于在該項目區內所開展的管道施工活動具有一定的短暫性、分段性,故其對陸生生物的影響是可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水生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在管道需穿越河流進行施工時,由于多采用開挖溝埋的方式進行施工,會增加水體中的泥沙量,進而對水生生物的成活率、生長率等造成影響;降低了魚類的疾病的抵抗能力。
3.3對野生植物的影響
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野生植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施工車輛或機械對野生植物造成碾壓和破壞;大量工程實踐表明,管溝兩側約5m范圍內的植被所遭受的破壞是最為嚴重的,以管溝為中心,其兩側2.5m范圍內的植被根系遭到徹底破壞,且被破壞的植被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正?;謴偷模M而對該項目區的生態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
3.4對林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林地面積的損失。在林地地段進行管道建設的過程中,管溝開挖等施工活動會對現有林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造成大部分林地的無法恢復,針對這部分無法恢復的林地,只能將其土地利用方式轉換為荒草地或其它利用類型;②生物量及其生產力的損失。針對能恢復的林地,其在恢復期間的生物量及生產力均呈大幅度下降,這一過程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4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保護措施
4.1預防措施
4.1.1加強管道穿越段的維護管理加強線路的巡檢,嚴格地監控平原水網地帶的機械清淤等威脅到生態環境的行為,監管機械清淤相對危險的地段;加強對管道交叉施工現場的管理,提高管道保護的力度;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的管理,著重做好管道沿線的風險識別,增強搶險應急的能力。4.1.2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強管線巡查的力度,指派專人進行巡查,準確及時地掌握信息,以明確管道施工可能會對項目區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嚴格把關用地審批、規劃選址及工程建設;由于當前城鎮化建設步伐較快,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若提出管線的遷改方案,需結合實際情況,重視長遠規劃,避兔進行重復的整治,以減少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4.2保護措施
4.2.1林業生態系統保護施工道路盡量利用林業項目區內現有的道路,若由于管道建設需要新修施工道路時,應盡量縮短其長度;盡量采用人工開挖管溝的方式;針對林業項目區內需要特別保護或珍惜的樹種,可在施工前安排人員對其進行移栽;對林業項目區整個施工用地面積進行嚴格控制,減少林木的砍伐量等。4.2.2野生動物保護措施良好的植被生長條件是野生動物生存的基礎,故在管道工程建設完成后,應開展樹木或草木種植工作,改善項目區域的植被條件,以為野生動物的生長與繁衍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河流穿越施工中,應避免施工活動所產生的污水或汽油等污染物進入河流內,以減少對水生生物的影響。4.2.3土壤保護措施在土壤項目區內,應將施工帶寬度嚴格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值內,以減少土壤表層裸露的面積,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現象;在管道工程建設完成后,需組織有關人員對施工活動中所產生的廢防腐材料等進行清理,避免因這些材料的難降解性對土壤環境造成影響;在管道工程建設前,需對項目區內的土壤土質情況等進行勘察,以明確表層熟土的厚度,計算各層土壤開挖量,劃定堆放點,在管道下溝作業完成后,分別填回深層生土和表層熟土,以保證土壤內部的營養含量。4.2.4野生植被的保護植被恢復主要采用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相結合的方式,其中人工恢復主要是結合地區地形地貌、溫濕度等條件有選擇性的對生長速度較快的鄉土植物進行種植,以在短時間內恢復該區域的植被生長體系,減少管道工程建設對原地面植被的影響。針對林業地段遭到破壞的植被適宜采用種植樹木的方式,對于樹木種植成活率較低的地方,可適當種草或淺根系經濟林木;在保證林地原有生態系統組分不變的前提下,在布局上可采用交錯分布的種植方式,以促進植物種類的多樣性發展,進而形成一個穩定性較強的生態體系;相關檢疫部門應對種植所選的樹種、種苗等進行病害方面的檢疫,防止引入病害。
5結語
綜上所述,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涉及了野生動植物、林業生態系統、土壤等,且由于影響程度是不一的,在很大程度上為后期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帶來難度。因此,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形勢下,加強管道建設各參與方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度,落實管道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工作是極為必要的,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或減緩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促進管道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志偉,朱麗艷,張良.中緬天然氣管道紅河支線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探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6,41(5):18~22.
[2]王焜平.風電場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恢復措施[J].環境保護科學,2015,41(2):105~108.
[3]周學深,楊澤亮,韓鵬,等.天然氣長輸管道通過高填方規劃道路區的整治設計[J].天然氣工業,2014,34(12):118~122.
作者:張道發 張傲 單位: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重慶氣礦
推薦閱讀:《環境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徐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以直接為環境污染防治實踐服務、以實用技術、成果推廣為主的環境科學技術類雜志。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