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對我國現階段林業系統工作特點的總結和對未來我國林業系統發展規劃的分析,得出林業系統未來發展偏向,對應所需的人員構成。以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實現經濟效益與職工收入同步增長為目標,對市場化經營模式做出工資福利體系建設方案。
《林業科技情報》是林業科技情報刊物。面向林業基本建設,報道科技消息、國內外科技動態、經濟信息,為實現林業基本建設現代化服務。
林業是對森林及其伴生資源合理經營、合理利用的一種工作體系,是國民經濟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現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建設的重視前所未有,林業建設承擔國家綠色發展的歷史重任,是生態資源建設的核心載體。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林業發展也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職工是林業系統的特殊價值資產。滿足職工的需求并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職工福利也成了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必要因素。從而可確保我國林業規劃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將以林業系統工作內容特點為出發,結合我國林業發展規劃,對林業工作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林業系工資福利體系建設方案。
一、林業系統的工作內容和特點分析
林業是我國農業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林副產品,又承載著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為人類提供接觸自然的條件。因此林業系統的工作內容除包括樹木、植物的種植、采集運輸外,還包括動植物養殖、采集、深加工,以至發展旅游業,是以森林為主體和載體、以育林為基礎,逐步向現代化、智能化、人與自然共生發展的產業部門。
1. 林業系統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防治水土流失;森林分類經營;森林資源(含林地、森林、林木、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森林資源調査、動態監測和統計;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鼠害防治、檢疫工作;林業行政執法。
2. 林業系統工作特點
(1)依靠財政撥款運營;
(2)受國家發展規劃的引導,如天保工程、《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3)在國家規范的要求下工作,如《林業行政執法人員基本行為規范》;
(4)工作環境:由于經營面積遼闊、地理位置偏遠,建設時間久遠,我國國有林場老舊情況比較突出,危舊房較多。
3. 現階段林業系統存在的問題
多種體制共存、機制不夠靈活、產權界定不清晰是制約林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目前我國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剛剛起步,面臨新舊業務發展困難較多,職工、資源等歷史包袱沉重,改革動力不足,激勵機制不明確,職工收入偏低,產權模式落后,投融資機制不夠靈活,大部分尚未很好的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
二、林業系統分析
(一)林業系統現階段組織及人員構成
現階段林業系統隊伍主要由以下崗位組成。
管理類:指從事林業建設管理工作,對發展方向,具體建設內容進行決策,對下屬進行工作指導、能力培養、進行綜合管理和溝通協調的崗位。
技術類:是以運用特定專業技術(森林培育技術/森林保護工程技術/森林采伐和運輸工程技術)知識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技術人員。
作業類:是指從事造林營林,森林資源管護,木材采伐、運輸及輔助作業的作業人員。
營銷類:是指專業從事林業產品,如旅游項目推介等的銷售與市場開拓、市場維護和市場服務的崗位。
職能類:指從事人事、財務、行政等方面的職能管理工作的系列職位。
(二)我國林業發展規劃
薪酬體系設計需根據行業情況,并緊密結合行業發展規劃,故以下對我國林業系統的發展規劃進行整理分析,以便對薪酬體系建設提供引導。
“十三五”時期,我國林業系統的發展規劃為要加快推進功能多樣化、經營科學化、管理信息化、裝備機械化、服務優質化,發展目標是為2050 年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1. 建設林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鼓勵建設林產品連鎖超市、建設新型電商企業,促進倉儲物流業發展。
2. 全力推動重點國有林區改革
堅持國有林區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木材戰略儲備的功能定位,加快林區轉型。
3. 林業信息化全面快速推進
發布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和技術指南、智慧林業指導意見,林業衛星遙感等核心業務建成上線,建成智能辦公系統和新一代智慧門戶,互聯互通基本形成。
深化遙感、定位、通信技術全面應用,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預警評估體系,實時掌握全國生態資源狀況及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和評估重大生態災害、重大生態環境損害情況。
4. 打造“互聯網+,”林業發展新引擎
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林業各項業務深度融合,推動“互聯網,”綠色生態行動,全面提升林業現代化水平。
5. 健全林業機構隊伍
明確基層林業工作站的公益屬性。改善基層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穩定健全基層的生產、技術和管理隊伍。提升林業職工的整體素質。建立和健全人才發展規劃體系,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和《高端人才引進行動計劃》,并通過多渠道引進和培養高水平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建立高層次人才庫。
(三)現行工資福利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工資福利水平較低。林業是一個公益性事業,主要以生態效益為主,經濟效益差,雖然現在國家對林業很重視,投入也很大,但由于林業面積大,平均到單位就非常低。特別是工作在林業第一線的工人待遇確實非常低,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2. 各部門、各單位之間工資差距大。
3. 工資制度落后。
4. 工資增長機制落后。
三、工資福利體系建設
按照我國林業系統改革的總體要求,要推動林業系統的發展模式的轉變。要由目前的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建設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的發展模式。要由目前的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保護森林,構建穩定生態體系為主的發展模式。
原為事業單位或利用財政撥款的國有林場,需逐漸轉變分化為兩個方向:一是發展成為主要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等生態公益服務的職責,繼續按照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另一種是主要從事市場化經營的林場,要積極推進轉企改制,提高企業經營性業務的發展。
因此,按照不同的服務功能,如公益服務還是從事市場化經營,分別采取相應的工資福利體系。
公益服務型的工資福利體系可利用我國現有的體系。現階段可按照我國林業發展規劃,提高職工收入、完善職工福利體系,改善職工生活條件。
以下主要針對市場化經營模式的工資福利體系建設。
(一)薪酬確定
薪酬主要以職工所承擔的某個具體職位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和職工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業務能力來確定。
(二)薪酬調整
薪酬調整以績效為基礎,依據業務成果的變化進行薪酬調整。
(二)薪酬結構
按照林業系統工作特點,薪酬結構構架如下:
薪酬=工資(固定工資,績效工資),獎金(年終獎,特別獎勵),福利(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法定休假日,法定防暑降溫費,公司福利,加班補貼,戶外作業補貼)
由于林業建設點多面廣線長,職工任務繁重,條件艱苦,因此特別增加加班補貼和戶外作業補貼,以體現人性化設置,提高職工榮譽感和工作積極性。
(四)薪酬差距
以崗位價值為導向,按照崗位職級確定職工的薪酬水平,使薪酬對內具有相對公平性,維護和諧的勞動關系,以形成穩定、有效的工作團隊,努力營造“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的工作環境。
按照我國發展信息化、互聯網,模式發展的規劃,激勵核心骨干職工,堅持向“三高”傾斜原則:即向高級管理人員、一線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一線高級技術工人傾斜。
(五)具體崗位薪酬
技術人員:崗位工資,績效工資
資源管護中心職工:工資總額=山林畝數×工資單價
銷售人員:崗位工資,提成
職能管理中心:崗位工資,績效工資
監督考核:崗位工資,績效工資
(六)工資總額調整
在各崗位工資福利體系建立后,某些情況下,或受某些條件的限制或影響,還可能需對整體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整,可通過工資總額調整或職工工資水平進行調整。
工資總額調整:以工資總額為調整單元,根據國家發布的物價指數、行業的發展階段、單位發展戰略的調整等因素,對工資總額進行整體調高或者調低,以此提高或者降低整體的工資水平。
職工工資水平調整:以各崗位工資為調整單元,通過調整各項薪資構成,可以提高或者降低各崗位職工的固定或績效收入水平,來實現工資水平調整。
四、結語
按照林業系統改革總體要求,林業系統將具有公益服務和市場化經營兩種模式。公益服務型的工資福利體系可利用我國現有的體系。現階段可按照我國林業發展規劃,提高職工收入、完善職工福利體系,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市場化經營模式的工資福利體系以績效為導向,將職工績效工資與企業目標掛鉤,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職工收入同步增長。
參考文獻:
[1]白雪.淺談內蒙古森工企業績效工資制度改革[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23).
[2]董磊,劉爭臻.企業薪酬與福利體系設計——人才如何“留得住”[J].現代國企研究,2015(0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