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通過WWW服務和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辦法,構建一種三層客戶端/服務器的體系結構,用戶通過INTERNET瀏覽企業信息,但是當瀏覽大量數據庫數據時,網絡連接常因速度緩慢或因超時而中斷。本文介紹了WWW數據庫訪問技術,通過對各種技術進行分析和比較,針對新華書店發行集團網站設計的需求,采用ASP技術實現數據的分頁傳輸。
關鍵詞 ASP,ADO,三層體系結構,客戶端/服務器,分頁,電子核心期刊征稿
目前,大多數企業通過WWW服務和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辦法,構建一種三層客戶端/服務器的體系結構,即客戶端瀏覽器/中間服務器(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B/W/D),利用INTERNET向世界各地發布企業的商業信息。用戶為了獲得企業的商品信息,通過瀏覽器訪問企業的網站,某些情況下,用戶所需的信息量巨大,此時企業的網頁傳輸時間漫長或連接超時,用戶因此放棄瀏覽信息,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當然不是企業所希望的。為了解決這種大數據量的發布問題,首先了解一下三層體系結構是怎樣處理數據庫數據的。
1. 三層體系結構的數據庫訪問技術
一種通用的三層客戶端/服務器體系結構如下圖1所示,這種體系結構與傳統的二層C/S結構比較,最大的優點就是將網絡通信和數據庫操作分離開來,并在客戶端和WEB服務器間使用多路復用技術,減輕了數據庫服務器CPU的負載,加快數據的處理能力。
圖1 三層體系結構
在開發基于WWW的數據庫應用中,關鍵技術之一在于WEB服務器與數據庫服務器之間的連接技術。目前,數據庫連接技術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CGI(通用網關接口)規范編寫的CGI程序,該程序既要處理WEB服務器與瀏覽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又要處理WEB服務器與數據庫的連接、查詢和基于查詢結果的HTML頁面的產生。
利用API(應用程序接口)對WEB服務器的功能進行擴展,這種方法較靈活,但編程人員需具有一定的編程技巧,對API詳細了解,以及對C++等語言的熟練掌握,因此開發周期長,成本較高。目前較流行的API有MICROSOFT公司的ISAPI和NETSCAPE公司的NSAPI。
利用JDBC進行數據庫連接,采用JAVA語言進行編程,由于JAVA具有較為嚴格的安全機制,同時它實現了跨平臺性,因此它是一種較為熱門的技術,但JAVA與C++相似,開發效率不是很理想。
利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術,ASP技術基于微軟的DCOM(分布式COM)標準,是微軟公司提供的一種服務器端腳本支持環境,它通過ADO(ACTIVEX DATA OBJECT)控件的方式來處理與數據庫的連接。
由于ASP技術開發周期短,成本低,對控件的支持可以開發出較為理想的應用,所以,ASP得到廣泛的應用。ASP文件是以.asp為擴展名的文本文件,這個文本文件可以包括下列部分:文本、HTML標記、ASP腳本命令。ASP文件存放在WEB服務器相應的目錄中,當客戶瀏覽器從WEB服務器上請求.asp文件時,ASP腳本開始運行,將運行結果和.asp中的靜態部分組合成標準的HTML格式傳輸給客戶端瀏覽器。ASP對數據庫的訪問是通過ADO對象來實現的,它把數據庫查詢結果放在HTML頁中傳給瀏覽器,過程如下圖2示。鑒于ASP的優點,采用它來解決大容量數據庫的訪問。
2. 問題的提出
前面已經提到,客戶端訪問企業網站時從數據庫中查詢出大量數據傳送給客戶端,易造成連接超時而中斷傳輸。作者在開發某新華書店發行集團網站中就遇到類似的情況,由于數據庫中書目表記錄多達6萬多條,而在發行行業中有一種分類法稱為十大類分類法,平均每類書目達五六千種。這樣,當各地分銷商查詢某一類書目時,在服務器端采用ASP技術,將查詢結果存于ADO對象庫的RECORDSET對象中,然后將查詢結果生成HTML格式傳輸給分銷商的瀏覽器。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每條記錄長度為250字節,查詢一類書目就需至少傳輸250*5000即1250K字節的數據,通常情況下,網絡會因超時而中止連接。因此,能否解決這種情況,關系到企業網站的生存,對其他類似情況也具有實際借鑒意義。
3. 實際解決方案
在新華書店發行集團的網站開發中,一方面為了避免由于數據整體傳送時間過長而導致的斷連,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用戶瀏覽數據的局部性要求,故將數據化整為零,采用分頁技術來加快數據的傳輸。在訪問WEB服務器時,有兩個因素限制了網頁的連接時間:一是數據庫的查詢操作,另一個是網絡傳輸的數據量。在數據庫中的查詢,可以通過建立索引來解決,例如,對前面提到的書目表按十大類字段進行索引,這樣,大大加快了數據庫查詢速度。為了減少網絡傳輸數據量,采用分頁傳輸的技術,例如,客戶端查詢出五千多條記錄可以一次僅傳輸二十條記錄,這樣,加快網頁的連接時間就不會因超時而中斷。分頁技術用onepage.asp腳本實現部分代碼如下: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 (adodb.connection) ‘連接ODBC
Conn.Open xhsd,”sa”,”hxrjb1”
.
.‘生成sql語句
.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 (adodb.recordset) ‘查詢結果存于Rs
Rs.Open sql,Conn
set session(Rs) = Rs
首先,通過ASP的內置對象SERVER創建一CONNECTION對象conn,并將其與指定的數據庫關聯,通過該對象的open方法打開。接著,可根據系統的實際需求,構造滿足所需數據的SQL語句,然后再通過SERVER對象創建一RecordSet對象Rs,并由Rs的方法open取得數據庫記錄,同時將Rs保存在Session中,以供其他頁面使用。為了計算數據記錄分多少頁,必須先定義每頁顯示的記錄數和記錄的總數。代碼中使用變量Session(“PageSize”)標志每頁記錄數,Session(“PageCount”)標志分頁數。下面一段代碼功能為顯示某一頁的記錄,這一段代碼為分頁顯示的核心代碼。
Rs.MoveFirst
Rs.Move (page-1)*Session(“PageSize “)
for i=1 to Session(“PageSize “)
Response.Write
for j=0 to rs.Fields.Count-1
Response.Write & rs.Fields(j).Value &
next
Response.Write
Rs.MoveNext
if Rs.EOF then
exit for
end if
next
Response.Write
Response.Write
代碼通過對象Rs的方法Move將記錄指向由page確定的那一頁的第一條記錄,然后用循環語句依次列出每條記錄。為了定位在某一頁,必須使用一參數將頁碼信息傳給服務器,此處,使用帶參數的超級鏈接來實現。具體代碼如下:
if page<>1 then
Response.Write 第一頁
Response.Write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