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目的 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顧分析對本院15例患者的護理措施。結果經過精心護理仍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l例。治愈6例,好轉6例。結論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病情,抓好控制活動、緩解疼痛、合理氧療、抗凝和飲食、保持大便通暢等環節的護理,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轉率。
【論文關鍵詞】 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多數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是心肌血流供給的持久性中斷所導致的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最常見的有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飽餐后、睡眠差或持續緊張工作等。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區絞痛或心絞痛發作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等。現將本院收治的15例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措施和方法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全部符合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其中男9例,女6例,年齡28~83歲,平均58歲。既往高血壓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MI的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臨床命名標準,除臨床表現外,有心電動態演變及心肌酶、血清肌鈣蛋白的改變[1]。梗死部位:前間壁梗死6例,廣泛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4例,高側壁梗死1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1例。
2 臨床觀察
2.1 意識狀態的觀察 高血壓腦出血常出現意識狀態的改變,嚴重者隨即進入昏迷狀態,其時間的長短視病情輕重而定。處于躁動狀態的患者更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2 生命體征的觀察 立即給予多功能心電監護,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和呼吸的變化,以利于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異常情況。
2.3 瞳孔及眼球的觀察 不同部位的顱內出血在瞳孔及眼球位置方面有不同的特點。
2.4 心跳、呼吸的判斷 對于心跳呼吸驟停患者能否迅速實施復蘇術和復蘇成功,取決于護士能否及時發現與快速準確地判斷。在確定患者意識突然喪失,沒有呼吸和可疑動脈沒有搏動就應進行心肺復蘇術,及時通知搶救,為下一步患者心肺腦復蘇贏得寶貴時間。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區絞痛或心絞痛發作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等。患者常有緊張、恐懼、焦慮、憂郁、絕望等心理變化,護士應告訴患者不良的心理反應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康復。護士應向患者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法、控制誘發因素及康復鍛煉等,調動主觀能動性,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交往,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使其身心放松,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機體抵抗力。
3.2 嚴密觀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顫動、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發生在發病6 h內大部分是室顫,持續心電監護及全面的護理觀察可以及時發現危險征兆,控制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對發病1周內尤其是24 h內的患者至關重要。
3.3 控制補液速度和補液量 嚴格控制補液速度和補液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的發生。
3.4 飲食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飲食上強調低熱量少食多餐,以減輕心臟負擔;飲食多以低脂、低鹽、低膽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穩定可進半流質或少渣飲食。禁止吸煙與飲酒,因吸煙可引起血壓上升,冠狀動脈痙攣,從而減少心肌血供,加重心臟負荷。
3.5 大小便的護理 不少急性期或恢復期的患者,由于排便時因用力,使血壓上升,脈搏加快,心臟負擔過重,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室顫,心跳驟停,突然死亡。對心肌梗死的患者應預防便秘,可口服蘆薈膠囊,充足的纖維素等飲食以促進腸蠕動,利于通便。
3.6 止痛 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心前區劇痛,劇烈疼痛可引動脈收縮,加重壞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等。常用藥物有①度冷丁50~100 mg肌內注射或嗎啡5~10 mg皮下注射,每4~6 h重復應用,最好與阿托品合用;②疼痛輕者可用罌粟堿0.03~0.06 g肌內注射或口服,亦可試用硝酸甘油0.5 mg或消心痛5~10 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靜脈滴注,但要注意監測血壓變化;③中藥可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或胸痹去霧劑口噴,或復方丹參注射液12~16 ml加入10%葡萄糖500 ml靜脈滴注。嚴格掌握輸液量和輸液滴速,防止肺水腫,預防并發癥。
3.7 溶栓護理 在患者進行過溶栓治療后,應多注意并發癥的出現,常見的并發癥為出血,應注意觀察皮膚黏膜有無出血傾向及嘔血、便血征象,特別是再灌注心律失常,應及早發現,及時報告醫師。同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藥物的不良反應或過敏反應。
4 出院指導
一般患者4~6周已進入恢復期,如病情穩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治療。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宣教,讓其了解該病的發病機理、治療以及誘發因素及自我救護等有關知識,改變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使患者樹立樂觀向上的思想,避免誘發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5 小結
高血壓腦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及心電圖等輔助檢查予以診斷。護理上應密切觀察,及早發現病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急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順利進行本科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著重抓好控制活動,緩解疼痛,合理氧療,合理使用抗凝藥物和飲食,保持大便通暢等多個環節的護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轉率,降低病死率。
參 考 文 獻
[1] 張天平.體外心肺按壓復蘇法試用于臨床的初步探索.吉林醫學,1990,11(6):370371.
[2] 沈寧.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96100.
[3] 林菊英.中華護理大全.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8228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