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核心工作,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尤其重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把教育從過去的小課堂提高到一個大教育的環境中來考慮。
關鍵詞:新課標,立體教學,美術教學,生動
引言
美術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美術教學要打破單一的美術模式,把各學科知識滲透到美術課中運用發揮,才能提高教學的藝術效果。
我參加工作十幾年來,一直擔任兼職的美術教學工作。剛開始時豪情萬丈,希望自己能教出一個個“小畫家”,因此在課堂上不遺余力地講該怎樣構圖、該怎樣上色,讓學生一遍遍地練習——只注重了美術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有些學生對繪畫不感興趣,對待作業更是不認真,隨便畫幾個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還算有些興趣,但只能照著教材臨摹,自己什么都畫不出來,更談不上創作。
后來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我認識到美術教學并不是單一的傳授美術專業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先知道什么是美。學生只有感受到了美,體會到了美,理解了美,才能創造美。《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強調參與合作,強調情感體驗,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加大了學生感知美、理解美的廣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美術教學也變得輕松起來。
一、美術課中語文知識的滲透
我在美術教學的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我覺得語文知識的許多內容和美術都是相通的,特別是低年級表現得更為明顯。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生動活潑、語言鮮明,大千世界、社會生活等,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都可以通過語言或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可展開想像的翅膀,先用語言描繪出畫面,再用筆畫出來。如在教學《春天在哪里》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看見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在樹枝上,葉子發芽了;有的說在小溪里,冰雪融化了;有的說在草地上,小草探出了頭;有的說在天空,燕子回來了……我就讓他們畫出來。這堂課我并沒有過多地講應該畫些什么、畫面該怎樣安排、顏色該怎樣處理,可學生都畫得非常好,把自己心里的春天描繪了出來。對于平時不喜歡畫畫的學生,也可以利用他對語文或其他課程的興趣來引導。
二、德育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核心工作,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尤其重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把教育從過去的小課堂提高到一個大教育的環境中來考慮。
因此美術作為一種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手段,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在整體成長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協調發展的平臺,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小學的思想道德建設,不僅僅是品德課和思品老師的責任,在美術課堂中也可以進行滲透學習。在教學《生命的甘露》一課時,我讓學生了解了世界水資源的現狀,以及我國的淡水資源所面臨的問題,啟發學生用畫筆表達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想法,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問題。
三、自然科學知識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科學課是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改造自然,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美術教學是引導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學科。兩者所依賴的物質資源都是自然,由此可見,科學課和美術課也有著許多的聯系。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并把我們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以及人類的起源及發展,使科學知識和美術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形成人文、科學的素養。
四、心理健康知識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功能是促進個體身心健康,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社會適應與發展的技能。它是以個體的發展為基本的出發點,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些特點在美術教學中同樣體現了出來。《假如我是巨人》教育學生當自己變得強大時,不應該去欺負別人或者報復別人,而是運用自己強大的力量去做有意義的事情。《親親密密一家人》告訴學生家人的重要,即使爸媽為了學習或其他事情責怪我們,甚至打罵,都是為了我們好,不應該怨恨,而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逆反心理,這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音樂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美術大綱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勢。” 美術與音樂都是借助于情感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優美的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給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如《我愛校園》的教學中,播放一些兒童校園歌曲,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和表達的愿望。教學《在草叢中》時,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學生仿佛來到了田野里,在草叢中與蝴蝶玩耍,與螞蟻做游戲。
美術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美術教學要打破單一的美術模式,把各學科知識滲透到美術課中運用發揮,才能提高教學的藝術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