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施工過程中也是很嚴謹的,每個工程項目的管理人也會針對混凝土施工進行嚴格的管理。本文是一篇科研管理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混凝土無裂縫施工技術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最關鍵的施工環節之一就是混凝土施工,但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某些屬性特點,當環境溫度發生較大變化時,混凝土就會受到熱脹冷縮的作用,從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大量施工裂縫。因此在現代化的建筑工程中,除了建筑建構的美觀性之外,對結構的總體質量穩定性也具有很高的技術要求,特別是對于超長混凝土結構施工而言,無裂縫施工技術十分重要,不僅可以保證整個施工工程結構穩定,而且可以大大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技術
一般而言,混凝土結構中出現施工裂縫,會導致張拉問題出現,如果鋼筋材料的抗拉強度降低,隨著施工工程彈性模量的不斷變化,就會進一步加劇工程結構的收縮變形。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采用“抗放皆有、以抗為主”的處理方式為混凝土結構施加巨大預應力,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缺點,當建筑工程出現超長裂縫時,就會對整個施工工程的結構穩定性與耐久性造成很大影響,從而不利于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1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案例概況分析
本施工工程為我國廈門某地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南廣場主體工程,該施工工程主要包括廣場地下停車場、用地紅線內道路、南北站前廣場、進站高架橋及商業空間等幾大主要部分。本施工工程建筑總占地面積約為80207.82m2,地下室建筑占地面積77425.58m2,而地上建筑面積約為2782.84m2。該施工工程總體建筑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進行施工。建筑結構地上、地下各1層,其中地上高度為3.95m,地下高度為7.8m。在該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下部結構中預留300m的1、4號線地鐵箱體;該建筑結構地下室基礎工程施工主要采用沖(鉆)孔樁抗浮及靜壓管樁進行負荷承載處理,由于工程施工質量要求高,為了避免施工裂縫出現,施工方決定采用超長混凝土無裂縫施工技術進行施工。經施工地質勘察及施工論證評估,其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耐火等級為一級,屋面防水等級為二級,耐久性設計滿足70年要求。
2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技術分析
2.1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鋼筋施工
在進行鋼筋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人員首先需對施工工程的鋼筋直徑及實際間距進行科學控制,通過鋼筋混凝土的配筋處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在同樣的配筋比率下,密集的鋼筋網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嚴重的施工裂縫,因此在該工程施工過程中只有通過對鋼筋的實際間距及粗細進行調整,才能顯著改善鋼筋混凝土結構本身的抗裂性。其次,要在建筑結構預應力相對集中的部位通過增加鋼筋數量分布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與抗壓能力。為了有效避免超長施工裂縫出現,在該工程施工時,技術人員將原來的@150型號的水平鋼筋換為型號的鋼筋,與此同時將原來放入主筋中的水平筋置放在建筑結構的外圍部分。工程設計人員在綜合考慮該施工工程地質情況之后,水平筋依然采用原來型號的鋼筋,但在建筑工程施工連接段及預應力集中部位,通過增加強拉接力筋的方式進行施工處理。通過應用實踐發現,此施工技術方式大大提高了鋼筋的約束力,從而有效避免在工程結構表面產生嚴重的施工裂縫[1]。另外,為了有效防止混凝土材料在溫度變化時出現嚴重的收縮裂縫,在建筑結構表面的凹凸部位及轉角部位需要設計和安裝雙向鋼筋網片,從而加固該施工工程,具體結構布置示意圖如圖1、圖2所示:除此之外,還需對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大多數施工技術人員對鋼筋材料的保護層不是十分重視,因此就會導致鋼筋材料的保護層偏薄或者偏厚,從而容易使混凝土結構開裂。一般而言,如果混凝土材料的保護層過厚,則會導致鋼筋材料的相關構件截面實際高度不斷減小,從而大大降低鋼筋結構的設計承載力[2]。在該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為了避免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將鋼筋材料的保護層實際厚度控制作為重點施工分項工程進行管理,從而將基礎性的底板厚度控制在50mm左右,要采用混凝土等級較高以及強度較高的預制水泥砂漿作為建筑結構的墊塊。在雙層鋼筋網片之間采用預制好的鋼筋馬登進行加固處理,地基的保護層及相關轉角結構保護層需要采用成品高強度的塑料卡環式墊塊進行處理,在模板支撐或者澆筑混凝土施工中要對成品材料進行保護,避免施工振搗出現嚴重的問題,從而導致建筑結構保護層墊塊發生嚴重的脫落及疏松現象。
2.2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模板施工
在模板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建筑結構中的支撐體系及加固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從而避免地質原因導致施工工程結構總體性下沉,進而引發混凝土開裂的情況出現。在該工程施工時,基礎結構的支撐體系主要采用扣件式的鋼管滿堂架進行支撐處理,對于建筑結構的步距及立桿間距要經過科學的計算,每一個施工結構的模板支撐方式需經過嚴格的計算分析,從而通過數據分析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3]。其次,應該對施工工程的拆模時間進行嚴格控制,結合施工經驗,一般情況下只要建筑結構表面位置或相關棱角部位沒有出現嚴重的損傷情況,則可拆模作業,如果當地施工溫度在28℃左右,則可通過一天的時間達到拆模施工要求,盡量避免過早拆模,不然會導致工程結構棱角產生細微的裂縫。具體而言,梁模的拆除時間需要結合同一條塊的現場試驗數據,對跨度及懸挑構件在8m之上部位的混凝土試塊進行試驗時,要確保其實際強度能達到施工設計強度的100%即可進行拆模施工,梁結構中混凝土試塊的跨度在8m之下且實際抗壓強度在75%之上,則不可進行拆模處理,當梁模板跨度在2~8m之間的范圍且試塊結構實際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可以進行拆模處理,但實際施工時應該結合當地不同施工情況進行略微調整。
2.3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時需要對施工原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為了避免施工后期工程結構中出現超長混凝土裂縫,需要在混凝土施工環節有效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熱,水泥產品應該選用中熱低堿水泥,由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水化熱較高,因此本工程主要采用型號為C30的水泥,水泥摻量為318kg/m3,至于施工過程中碎石材料的選用則應該嚴格使用連續級配的碎石材料,而且保證碎石針片狀實際含量要小于10%,蜂窩石的實際含量應該保持在1%之下,碎石的最大粒徑應該結合混凝土泵送實際高程及甭管的直徑,將其控制在31.5mm左右。砂石材料應該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干凈且實際含泥量在2%之下的高級配砂顆粒,在對商品混凝土進行攪拌過程中,應該將細骨料的細度模數控制在2.7以上,且保證其中不含任何雜物,雜物的含量均應該與國家施工設計要求一致,含泥量應該控制在3%之下。對于外加劑及摻和料的添加,應該使用粉煤灰+礦粉拌和而成的復合礦粉,總摻量為膠凝材料總量的14.3%,混凝土的實際等級嚴格按照當地氣候條件及泵送高度進行控制,具體等級應該按60d強度進行控制,本工程實際強度控制值為C30+1.645×4.5N/mm2≥37.4N/mm2,而且允許各種添加劑及配合料的混合比例誤差在以下范圍:水、外加劑、復合粉煤灰、水泥:±1.0%;砂、石:±3%。與此同時,要對施工坍塌度進行嚴格控制,各種施工材料實際用量如下:石用量1046kg/m3;外加劑7.56kg,水泥324kg,砂781kg,摻和料54kg,水172kg。本施工工程下部超長混凝土進行三次澆筑作業,具體平面布置如圖3所示[4]:地上部分澆筑同樣采用三次施工澆筑方式進行作業,澆筑時通過插入式振搗器進行密集振搗施工,當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及氣泡,則停止振搗施工,振搗器在插入式振搗時移動距離應該在400mm左右,實際振搗時間應該在15~30s之內,對于初凝后的混凝土應該進行二次振搗處理,基礎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段澆筑處理[5],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超長施工裂縫,應該在施工后期進行養護,由專人看管,當混凝土強度達到一定等級之后,進行施工驗收。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技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在此研究背景下,針對我國建筑工程中的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技術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分析,文中結合具體施工工程項目展開針對性分析,希望通過無縫設計,提高施工質量,綜合運用“抗”“放”及“防”的施工處理理念,對建筑結構中的混凝土及鋼筋、模板、預應力等幾大重要施工分項工程進行論述,希望采取科學的施工技術措施提高該建筑工程施工的技術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思雄,苑偉松,劉坤.超長混凝土結構無縫施工技術[J].建筑施工,2014.
[2]張亞軍.超長混凝土結構無裂縫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5.
[3]溫曉龍,時煒,王珂.超長混凝土結構無縫設計及裂縫控制技術[J].建筑施工,2015.
[4]董煜瑜.超長混凝土結構中預應力技術對裂縫控制的應用[J].建筑結構,2011.
[5]孫偉,趙娜.超長混凝土結構溫度裂縫分析與控制研究[J].建筑知識,2016.
相關期刊簡介:《科研管理》雜志創刊于1980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本刊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遴選和認定為20種中國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還加入了清華大學主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專題文獻數據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的《萬方數據網絡中心》。同時《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錄,編號:(Q)G098;入選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CAJCED),編號:(Z)S0099;被國家科技部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認定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為源期刊;被“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入選,編號:(S)034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