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在抗戰相持階段,解放區為了克服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迎接戰略反攻,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確保精兵簡政和大生產運動的順利進行,毛澤東在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之后撰寫了這篇《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靈活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的內容與當時的經濟實踐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偉大的思想。今天我們學習和研究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吸取從中有益的成分并加以運用和發展,來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使經濟健康有序平穩快速增長,政治健全安定有序,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充分體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的原則。
【論文關鍵詞】期刊論文網,發展經濟,保證供給,公私兼顧,精兵簡政
在抗日戰爭期間解放區最困難的時期,毛澤東的這篇指導大生產運動的報告給陜甘寧邊區解決經濟與財政問題指明了正確的道路,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使解放區勝利渡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研究和學習這篇報告,對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深遠的意義。
一、特殊的環境孕育偉大思想
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由于日本帝國主義把主要的軍事力量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戰場,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反復地、大規模地掃蕩,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與此同時,******反動派也對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企圖徹底地摧毀根據地軍民的一切生存條件,于是加緊了****反人民的步伐,所以使得這一時期根據地面臨最困難的財政問題。毛澤東對此曾經總結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在這種情況下,******反動派鐵定的以為共產黨是無法克服這些困難的,他們都在日日期盼著敵后抗日根據地一步步“垮臺”。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認為這個困難如果不解決的話,抗日根據地就不能鞏固和擴大,抗日戰爭就不能堅持和勝利。為了克服這種物質上的實實在在的財政經濟困難,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號召下,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為了確保大生產運動的順利進行,毛澤東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這篇《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
二、偉大思想是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靈活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相互關系的原理,即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分配、交換、消費對生產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他運用這一理論具體分析了經濟和財政的關系,即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對經濟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的相互關系原理,提出了“發展經濟,保證供給”的經濟財政工作總方針的理論。他指出:“財政政策的好壞固然足以影響經濟,但是決定財政的卻是經濟。未有經濟無基礎而可以解決財政困難的,未有經濟不發展而可以使財政充裕的。”在當時也就是要用發展生產來保障抗日經費的需要,使紅軍和人民在物質生活上有保障,以更好地組織人民群眾,更加激發其抗戰的積極性。同時毛澤東也進一步論述了兩種在財政和經濟問題上的錯誤觀點:一是忘記發展經濟而單純的去收縮財政收支去解決困難的保守觀點,也就是否定了經濟決定財政的原理,實質上這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根據地的困難問題;二是不考慮當時的財政狀況,脫離實際的發展經濟,也就是忽視了財政反過來制約經濟的這一原理,這是一種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大計劃,沒有從當時的實際出發,是不適合當時根據地的環境的,即當時根據地的環境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的、被敵分割的、游擊戰爭的農村環境,而且如果按照這種錯誤思想做事的話,是不會解決根據地的困難的,有可能還會加重這種困難。
此外,在公私關系上,毛澤東提出發展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公私兼顧”或“軍民兼顧”,在當時就是既要發展公營經濟,也要發展民營經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抗日經費的供給,這是保證障供給的根本途徑。所以既要反對不顧戰爭需要,單純地強調政府實施“仁政”,片面地強調減輕人民負擔必要的戰爭經費的錯誤觀點;又要反對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戰爭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的錯誤觀點,這種觀點就與******壓迫剝削人民的思想異曲同工了。面對這兩種片面性的觀點,他分析說:“在國家極端困難的時候要人民多負擔一些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一方面取之于民,也要使人民的經濟有所增長,有所補充”毛澤東根據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提出的這一原則,隱含著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原理,這一原理成為我們現在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雛形。同時毛澤東也進一步強調了“在發展公營經濟的同時要幫助發展民營經濟,使人民有所失也有所得,甚至要所得大于所失”,“在財政經濟問題上,應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幫助農民增加生產,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從農民取得稅收”。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毛澤東無時不忘統籌安排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妥善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是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NextPage]
在這篇文章中,進一步強調的另一個重要的政策是在黨、政、軍系統都要實行“精兵簡政”。毛澤東通過分析當時的情況指出了現在的根據地已經縮小,并在今后的一個時期內還可能再縮小,龐大的戰爭機構是適應過去的情況的,在現在這個形勢下必須解決戰爭機構龐大和根據地縮小的矛盾,實行“精兵簡政”,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的五項目的。并分析了精簡之后可以減少消費性的支出,增加生產的收入,可以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促進經濟的發展;建立統一的工作系統,可以保證政策和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使工作效能大大提高;厲行節約,必須反對不必要的和浪費性的支出,這是一切工作機關,特別是經濟和財政工作的機關都要時刻注意的問題;而從事經濟和財政工作的人員,還必須克服種種貪污現象。通過這一政策合理地利用財源來保證根據地的財政供給。
三、偉大思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的這篇報告給陜甘寧邊區解決經濟與財政問題指明了正確的道路,提高了邊區軍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信心,它指導陜甘寧邊區和敵后各解放區的生產運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解放區能夠順利的粉碎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掃蕩和******反動派的經濟封鎖提供了物質保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是解放區勝利渡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并成為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我們學習和研究這部著作,我們可以吸取從中有益的成分來加以運用和發展,以更好更快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心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保障。毛澤東提出的“發展經濟,保證供給”的經濟和財政工作總方針指導著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應該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相互關系,把經濟和財政兩方面解決好,去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以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健康有序快速平穩的增長。“公私兼顧”的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的雛形,在今天更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向導,正確處理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使我國的人民民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調整人民內部利益矛盾,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毛澤東的“精兵簡政”這一重要政策成為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一項重要政策。例如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精簡機構的目的,在于改變黨和國家目前存在的機構龐大臃腫,層次過多,職責不清,工作效率低下的狀況,建立起機構合理、功能齊全、運轉協調、靈活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同時,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也多次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工作機構,裁減冗員,克服官僚主義。這些都是對毛澤東“精兵簡政”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改革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在中國正處在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時期,應該著眼與我國現實的條件和馬列主義思想聯系起來,建立一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運轉協調、靈活高效的行政管理機構。一個辦事效率高的機構可以鞏固制度和體制,延長制度和體制的壽命,相反一個辦事效率低、臃腫龐雜的機構可以危害甚至破壞制度和體制。因此建立一個高效靈活的行政管理機構可以更加正確的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真正調節各方面的矛盾,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切實調動人民群眾的政治積極性有實質性的意義。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正確地集中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路線、方針、政策,使經濟建設各項事業的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保證經濟建設所創造的成果真正屬于人民;才能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順利進行;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大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充分體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的原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