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1世紀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科技時代,與此對應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民眾步入小康社會,民眾開始注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新媒體平臺的產生改變了民眾只能單向且被動地接受政務信息的現狀,這一類平臺促進了民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務信息與新聞熱點的討論中。民眾的意見和反饋也因此更加得到重視,他們也隨之成為了信息傳播的其中一環。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中,以微信公眾號最具有代表性。基于此,筆者就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分析新媒體平臺上政務信息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政務信息傳播效果
一、時代背景分析
在新媒體環境之下,政務信息傳播的形式發生著變化,其主要變化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在政務信息傳播中,受眾的結構性發生了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平臺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互動性、趣味性、靈活性等優勢使得民眾能夠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廣泛地參與到政務公開、政策和新聞熱點的討論中,尤其是對于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民眾都積極發表個人建議和意見。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民眾既是政務信息傳播的受眾,也是政務信息傳播的發起者。
政務信息傳播的途徑較以往有了三個新的改變。第一個改變是內容和風格的改變。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是較為新穎的媒體平臺,它的受眾相比較于傳統媒體來說,年齡會更小,也更新潮一些。為了滿足和適應其受眾群體,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也變得新潮且極具個性化,語言風格也變得獨特化、趣味化。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網絡平臺的新聞傳播形式更加直觀化,同時也為運營者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方向。第二個改變是基于雙向互動的前提,民眾與政務信息的距離大大拉近,討論和研究政務信息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更多相關人員參與到政務信息的分析和探討中。第三點則是因為民眾的廣泛參與,微信公眾號上也因此凝聚了大眾智慧,為社會問題提供了一些建議和解決方法。
二、政務信息類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分析
微信公眾號在政務信息傳播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它對于政務信息的傳播至關重要。接下來,筆者將通過分析微信公眾號的政務信息傳播效果,進一步分析其影響因素。
(一)在顯性指標下的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分析
顯幽旨標主要是每日發文次數和每日發文篇數,這是可以通過數據直觀看到的傳播效果。
1.每日發文次數
為了確保微信公眾號的容量足夠支撐數據的有效性,筆者總共統計了800個微信公眾號50天的每日發文次數。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僅有35%的微信公眾號堅持每日更新,超過700個微信公眾號出現斷更情況,有6.25%的公眾號連續50天沒有更新內容,成為“僵尸號”。
2.每日發文篇數
微信公眾號一次更新發文是可以推送多篇文章的。公眾號的每日發文篇數也是其傳播效果的顯性指標。只有數量與質量并重的推文才能實現高效的政務信息傳播效果。
(二)在隱性指標基礎上的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分析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隱性指標來分析傳播效果主要分為兩大點,一是分析微信公眾號在認證主體、發布內容等方面的比例結構,二是在隱性指標的基礎上來分析微信公眾號的政務信息傳播效果。
1.微信公眾號的認證主體分析
通過對800個微信公眾的認證主體進行統計歸類后,筆者發現政務信息類微信公眾的認證主體一般都是政府機構、科研機構等官方權威組織,其中包括地方科技辦公室、氣象局、科學研究所、教育單位等,比例高達73%,而以民眾個人作為認證主體的政務信息類微信公眾號比例較小,達到27%,雖然顯得比較勢單力薄,但個人微信公眾號的作用卻不容小覷。
2.文章原創度
文章原創度是一個微信公眾號立足的根本所在,長期靠轉載或者抄襲的公眾號是很難生存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的原創度關乎著公眾號的后續發展,也影響著受眾對政務信息的吸收。根據此次的調查數據來看,有一半的微信公眾號原創度比較高,證明了現在的自媒體平臺對于原創度這一塊還是比較看重的,側面證明了原創度也是影響微信公眾號政務信息傳播的因素之一。
三、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隨著新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成了政務信息傳播的又一途徑,這對于政務信息傳播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就目前政務信息類微信公眾號的發展情況來說,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原創度、趣味性、多元化不夠等缺點。基于以上情況,如何使用新媒體平臺來提高政務信息的高效率傳播,應當成為當前研究的新問題與新方向。
推薦閱讀: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編輯的創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