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出血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因為內分泌失調機制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一般會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常見,下面這篇文章主要是圍繞剖腹產時子宮大出血的案例。
【摘要】 剖宮產術時子宮大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剖宮產術時子宮大出血采用B-LYnch縫合具有明顯的止血效果,治療成效良好,值得推廣和掌握。
【關鍵詞】剖宮產 子宮出血 B-LYnch縫合
剖宮產術時子宮大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常因保守治療無法控制大出血時行子宮切除術。國內文獻報道因產科急診行子宮切除的發(fā)生率為0.2-0.4%,使一些年輕女患者喪失生育能力,造成精神上極大痛苦。我院2008年以來采用B-LYnch縫合(B-LYnch,Surgical Technique brace Suture,也被稱為背帶式子宮縫合法,是由英國Dr Christopher B-LYnch于1997年首次報道的用于控制難治性產后出血的子宮縫線方法)治療剖宮產時難以控制的大出血8例,經臨床觀察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8例產科大出血均為剖宮產時大出血,手術均在剖宮產術同時進行,年齡在20歲-40歲之間,平均25.5歲。初產婦5例:巨大胎兒1例,雙胎1例,產前子癇1例,前置胎盤1例,低置胎盤1例。經產婦3例:巨大胎兒1例,低置胎盤1例,頭位難產第二產程延長1例。孕周<37周2例,>37周6例。本組病例出血均在600ml以上,最多出血量2500ml,出血原因及出血量見附表。
1.2手術方法
以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娩出胎兒8例:應用宮縮劑,按摩子宮,溫鹽水熱敷,壓迫止血等處理無效時應用B-Lynch縫合法。方法:2號腸線,70mm大圓針,在子宮切口距右緣3cm進針,穿過子宮腔至切口上緣3cm距側方4cm出針,腸線拉至宮底,在宮角內側3-4cm處繞至后方,與前壁相對部位進針至宮腔,再水平進針至左側后壁距邊緣3cm,距切口3cm進針。將腸線繞宮角3-4cm處拉向子宮前方,再在右側對應的子宮切口左側的上下緣進出針。在助手加壓情況下拉緊二線頭,在子宮切口下緣結扎,并縫合關閉子宮切口。應用2號鉻制腸線,單喬(monooryL,Ethicon公司)或2-0薇喬(強生公司)縫線,在縫合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始終由助手維持雙手壓迫子宮,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在操作過程中的失血,也可防止單純牽拉縫線壓迫子宮所造成的子宮表面切割和拉斷縫線,同時也可防止側向滑脫的發(fā)生。因此并非由縫線拽拉后壓迫子宮止血,而是手法壓迫子宮止血后由縫線來固定其體積和位置,同時也只有靠手法壓迫才能達到最大程度的止血效果。
1.3手術效果及術后隨訪
本組8例均系剖宮產術,同時B-Lynch縫合一次性手術,對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有明顯的止血效果,8例患者術后再無出血,無一例手術失敗而行子宮切除術,8例在術后6月—2年追逐復查,所有病例無引起宮腔粘連,術后半年均恢復正常月經。B-Lynch術后并發(fā)癥的報道較為罕見。縫合以失敗告終者其原因包括胎盤植入、DIC、縫線張力不足或縫合操作不當?shù)取?/p>
2 討論
2.1B-Lynch縫合法的適應證
在以往剖宮產術中發(fā)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和休克時,臨床往往采取子宮切除的方法止血,以搶救產婦生命。但有些孕產婦因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大出血時,因孕周較小,圍產兒成活率低,卻因切除子宮而使其永遠喪失生育能力,對孕產婦心理、生理影響極大。本組8例采用B-Lynch縫合法控制子宮出血,保留子宮及其生育功能。根據(jù)這8例成功的體會認為其適應證是:適應于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和凝血功能異常剖宮產中的大出血,普通宮縮劑無法奏效而有可能切除子宮的病例。
2.2對手術方法的評價
本方法為一次性手術,可作為剖宮產時大出血的緊急措施。手術操作簡便,止血迅速。術中控制出血安全可靠。本組病例均在10分鐘內完成B-Lynch縫合術,B-Lynch縫合目的是對子宮血管和肌肉施加連續(xù)的垂直壓力,B-Lynch縫合的方法除了通過縱向壓迫使子宮處于被動收縮狀態(tài)下以關閉血竇外,還由于兩條側向綁帶的壓迫作用,阻止了部分子宮動脈,卵巢動脈的分支,由子宮側緣向子宮中央的血流分布,所以可以達到迅速止血的效果。
總之,作者認為這一手術方法在剖宮產出血搶救中,既能迅速控制出血挽救產婦生命,又能保全子宮維持其正常生理及生育功能,因此值得推廣和掌握。
小編推薦優(yōu)秀醫(yī)學論文 發(fā)表全科醫(yī)學論文淺析抽搐的臨床鑒別
抽搐其實是大腦紊亂的一種表現(xiàn),人體的肌肉的運動都是大腦控制的,大腦就是我們身體的總指揮,當大腦有關細胞暫時過度興奮時,就會發(fā)生不能自控的肌肉運動,可能某肌肉群就會發(fā)生抽搐。
【摘要】 目的 探討抽搐的鑒別與診斷。方法 通過對抽搐的病因、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診斷與鑒別。結論 引發(fā)抽搐的病因多種多樣,只有正確鑒別與診斷才能夠對癥治療,使患者減輕或解除疾病困擾。
【關鍵詞】 抽搐 鑒別 診斷快速論文發(fā)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