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博
摘要:電子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時代的變遷,電子學科的課程內容不斷更新。為了與國際專業課程接軌,培養國際化電子工程人才,非常有必要開展電子工程全英課程。在電子工程的全英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增添新的教學內容、創新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上中方、外方學生都能夠高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掌握專業知識,有能力將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化的工作中。闡述電子工程全英課程的教學相關內容,探討全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提出多項可推廣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全英課程;中外教學;電子工程
電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電子行業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了順應電子行業的高速發展及國際化需求,高校有必要培養電子工程專業的“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放眼世界,致力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素質的高級技術人才[1,2]。電子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在計算機、醫療、通信、航天、軍事等領域的發展。此外電子工程專業所培養的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數理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畢業生成為受管理咨詢、銀行投資等行業青睞的人才。開展電子工程專業的全英教學課程非常必要,不僅能夠使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了解國際先進的電子知識,更能使學生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從專業課程的角度引領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不僅是電子工程專業全英課程存在問題,在一些高校其他專業全英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因為英語水平有限,尤其是專業英語的局限,使得全英授課環境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效果。除去教學語言上的問題,針對國內與國外學生混班教學,更需要考慮不同學生、不同教學背景的差異性,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方法,適應不同學生群體的差異性[3,4]。本文重點針對電子工程專業數字信號處理、通訊電路、封裝技術課程教學情況匯總、討論不同的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一、電子工程專業全英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堅持電子工程專業全英授課旨在將課程打造得更國際化,引領學生了解國際前沿專業領域知識,吸引更多海外學生來我國進行專業學術交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發揮創造思維,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難。
1.全英授課中存在的語言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存在于電子工程專業全英課程中,還是所有全英教學課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中國學生面對陌生的語言學習專業知識,往往在心理上會畏懼、抵觸英語教學,這會嚴重影響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
2.高校全英課程的課堂上,不僅會有中國學生,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有些聯合辦學的課程,會針對性地給特定國家的聯合委培學生進行授課。不同國家的學生的教學背景不同,前期教育基礎的差異往往會阻礙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
二、全英教學中語言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全英教學課程中,對于非母語教學會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學生往往會對非母語教學存在抵觸心理;第二,學生對于英語教學存在適應和融入的過程;第三,學生面對大量英語專業詞匯或專業內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
面對以上三個問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首先,對于非母語教學存在心里抵觸的問題,需要在高校英語課程的設置上進行改變。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或者課程前期,讓學生多開展科普文獻閱讀,鼓勵學生選擇科技類英語文章進行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科技類文獻的能力。當學生能夠靠自己查閱資料,順利理解科技類文獻的內容時,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提高閱讀難度,循序漸進。其次,學生在全英教學過程中聽課及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困難。在課程前期,可以采用一遍英語、一遍中文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講授課程內容,在此期間,逐步減少中文翻譯的頻次,待學生適應英語教學內容后,除了專業詞匯的翻譯外,只對學生用英語授課。最后,對于專業性強的教學內容,例如專業詞匯、專業術語、技術名詞縮寫等,可以單獨為學生整理出專業詞匯的列表,列出技術名詞縮寫等。在每堂課結束時,為學生總結一下課程中遇到的專業知識點,并在適當的地方做好中文注釋。對于生僻的概念,甚至可以提供合適的圖片解釋或者課外參考文獻閱讀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課堂上,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給學生明確課程教學及考核以專業內容為主,在學生共性問題上提出修正,對學生在英語語法、詞匯上的錯誤不記在專業課考核內容之內。
三、教育背景差異性的解決方案
高校開設的全英課程會吸引眾多國外留學生選課,不同教育基礎的學生在計算能力、實驗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性。首先,對2014—2019學年的教學情況進行了統計,發現每學年均開設了數字信號處理、通訊電路、封裝技術全英課程。之后對學生聽課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期末考試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平均來看,中國學生在理論學習部分,包括公式推導、數學建模、理論計算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就通訊電路課程而言,在電路分析、計算的測試中,中國學生普遍比歐洲學生得分高8%。然而,中國學生在實驗及實驗報告撰寫中略顯不足,歐洲學生動手能力強,分組實驗中能夠明確各自角色定位,協同完成實驗任務。在實驗報告中,歐洲學生能夠對實驗背景進行更深入的調研,條理清晰地闡述實驗過程及分析實驗結果。
從以上不難看出中國學生在理論教育尤其在數學建模、計算方面有扎實的基礎,這點難能可貴。對于中國學生,需要明確實驗步驟及實驗報告格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實驗報告撰寫前,引導學生積極閱讀相關文獻內容,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課外資料。在實驗設計和考試內容中,融入開放性應用類課題,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對于歐洲學生計算能力薄弱的問題,鼓勵學生清晰地推導出計算過程,通過分析學生計算過程,分析其思考方式,并加以糾正。
推薦閱讀:電子競技電子工程論文發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