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通工程建設的蓬勃發展,隧道工程在高山丘陵地區高等級公路建設中,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隧道施工中,開挖、初支、二次襯砌的斷面輪廓能否完全滿足設計要求,是隧道施工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紹了免棱鏡型全占儀配合計算機,測繪隧道斷面輪廓的工作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簡要介紹了免棱鏡型全站儀(徠卡TCR402型),在隧道斷面輪廓測量中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
《電子世界》雜志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創刊于1979年,讀者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本刊全方位推崇E時代大眾電子科學意識,傳播電子與信息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發表最新科研成果和展示技術進展狀況,始終注重扶持學術新人,尤其關注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優先發表理工科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中的優秀學術稿件。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保證隧道凈空滿足設計要求是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在初期支護時,隧道斷面輪廓的超、欠挖,直接關系到初噴砼料的厚度及初噴斷面輪廓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在二次襯砌施工中,隧道成形后的凈空斷面是否侵限,更直接影響到隧道的使用價值。所以隧道施工中,對于隧道斷面輪廓的控制是首當其沖的。當今國內市場上雖然有專門用于隧道斷面測量的儀器――隧道斷面測繪儀,但由于它功能單一,且價格昂貴,所以一般施工單位都不愿購買。在工作中,本人總結出一套利用免棱鏡型全站儀配合計算機,測繪隧道斷面輪廓的技術方法,不但節省了購買斷面測繪儀的經費,而且能及時測繪出隧道斷面圖,達到了形象直觀的指導施工的目的。
2免棱鏡反射型全站儀測量隧道斷面技術的工作原理
在欲測斷面的中樁或斷面中樁左右的任意樁點上架設全站儀,根據儀器中心與所測點的水平距離及相對高差,在計算機上利用AutoCAD軟件,繪出實測斷面圖,與預先繪制好的設計斷面圖合并后進行比較,從而直觀的看出施工斷面的超欠情況,以指導施工修整處理。
3免棱鏡反射型全站儀測量隧道斷面技術系統的組成及工作方法
3.1免棱鏡反射型全站儀測量隧道斷面技術系統包括:免棱鏡反射型全站儀,計算機,打印機,AutoCAD繪圖軟件.
3.2儀器技術指標:
1)測距方式:短距離無反射棱鏡激光測距模式(RL-SHORT)
2)檢測半徑:1.5~80米
3)測距精度:3mm+2ppm
4)測距時間:3秒(+1秒/10m>30m)
5)一次充電測距使用時間:電池GEB121>10000次
3.3工作方法:
3.3.1施放欲測斷面中樁,測出樁頂高程并記錄在表1中(若中樁無法施放時,可在斷面線上中樁左右且距隧道邊界(洞壁)大于1.5米的任意點放樁)。
3.3.2數據采集
1)在上一步施放的樁點上設站,架設好全站儀,后視控制點,輸入后視方位角。
2)測站設置:儀器高(量出h后記錄在表1)輸0,X0/N0輸入0,Y0/E0輸入0,H0輸入0。
3)打開常用功能,先將IR/RL轉換為RL,再翻頁選取F2激光指示。此時儀器指示燈開啟,鏡頭發出紅色可見激光束。儀器進入待測狀態。
4)定向,測量:
在直線隧道中,鏡頭右轉到垂直于線路中心線的方向上。在曲線隧道中,鏡頭應右轉到過該中點的法線方向上。定向后,一般規定在隧道前進方向的左下角起測,縱轉儀器,測量順序為:左下→拱頂→右下。每間隔1米左右測量一點。間隔越小,反映斷面輪廓越精細。
4)記錄:按下測距鍵,只把屏幕顯示的Y/E值與高差(⊿┃)按順序記在下表即可
表1
第一行填寫所測斷面的樁號、立鏡點樁頂高程、儀器高等已知數據。第二行填寫全站儀顯示屏顯示的Y值(立鏡點至測點的水平距離.中線左側數值為負,中線右側數值為正),在AutoCAD繪圖模型中定為X。第四行填寫全站儀顯示屏顯示的測點的高差(⊿┃),在AutoCAD繪圖模型中為Y。考慮到隧道設計斷面是以厘米為單位,為方便繪圖,故把表中的第二行和第四行的數值乘以100,轉換為厘米,分別填在第三行和第五行里。見上表1。
3.3.3計算機繪圖
打開AutoCAD,在系統默認的世界坐標系(WCS)中,模型狀態下,根據外業采集的數據進行繪圖
命令:Pline(在命令行輸入多段線命令Pline)
指定起點:0,0(設立鏡點儀器視準軸中心坐標為0,0)
指定下一點:-551,-175(輸入所測的左下角起第一個點的坐標)
指定下一點:-559,-92(輸入所測的左下角起第二個點的坐標)
指定下一點:-561,-11(輸入所測的左下角起第三個點的坐標)
指定下一點:-559,53(輸入所測的左下角起第四個點的坐標)
---------------------------------------------------------
指定下一點:536,-175(輸入所測的右下角最后一個點的坐標)
指定下一點:〔圓弧(A)/閉合(C)-------〕C(輸入C閉合多段線)
數據輸入完畢,實測斷面圖顯示如下:
在AutoCAD中,打開預先繪制好的設計斷面圖,把實測的斷面圖平移到設計斷面圖上,與之合并,具體作法如下:
○1.首先確定設計斷面上的基點(插入點)。視線高程A-本斷面立鏡點處路面設計高程B=設計路面線的立鏡點處上返的距離H(轉化為厘米)。根據H定出基點位置。
立鏡點為中樁時作法:
命令:Line
指定第一點:選取設計路面線中點,單擊左鍵。
指定下一點:@0,H
單擊右鍵確認。則線段最后的端點即為插入點。
〔若立鏡點不是中樁,則應先算出此點偏移中線左右的距離P(左-,右+),以及此點比中點高或低的數值G(高+,低-)后,再選取中點,@P,G@0,H定出插入點。〕
○2.利用平移命令將實測斷面與設計斷面合并。
命令:move
選擇對象:選中實測斷面圖
選擇對象:點右鍵確認
指定基點位移:選中實測斷面圖的基點(0,0),平移到設計斷面圖中定出的插入點上,確認即可。合并完畢,還可詳細的標出具體的超欠差值(超挖為正值,欠挖或侵限為負值)。最后打印出對比圖,直觀的反映出隧道開挖或襯砌斷面的超欠情況。
4結束語:
此項技術的開發既節省了購買斷面測繪儀的開支,又保證了隧道施工中,能夠方便、快捷、準確、形象的反映開挖、初支、二次襯砌的斷面情況,及時指導施工。在信息共享的今天,我把這項簡捷實用的技術成果推薦給
此項技術簡捷實用,既達到了及時測繪出隧道施工斷面以指導施工的目的,又節省了購置隧道專用斷面測繪儀器的開支。在這里我把它推薦給測量同仁,以供大家在隧道施工中參考應用。測量同仁,以供大家在隧道工程中參考應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