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電解實驗是初中非常重要的實驗。利用注射器針頭作電極,注射器空筒作儲氣室,濾盤和注射器針頭及直通閥作氫氣檢驗裝置,小膠試管和直通閥作氧氣檢驗裝置對電解水實驗裝置進一步創新。
關鍵詞:水電解實驗;注射器;實驗探究;裝置創新
1、實驗探究背景
1.1水電解實驗的意義
初中化學教科書是通過電解水實驗即“分法”讓學生認識水的組成,進而讓學生形成運用“分”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基于證據推理的思維,聯系水電解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進而培養學生宏微結合的思想[1]。因此水電解實驗重要性不言而喻。
1.2當前水電解實驗的不足
初中化學教科書給出水電解實驗都是霍夫曼水電解器電解NaOH溶液或稀H2SO4,該實驗有很多不足。
1.2.1裝置不理想 一是利用高處液體產生的壓強把氣體快速擠壓到管口而逸出,氣流快而時間短,不利于氣體檢驗。二是氣體檢驗的效果不佳。玻璃中含有鈉離子干擾氫氣檢驗,火焰呈黃色不呈淡藍色。氧氣從管口出來時攜帶殘留在管口的電解液一起噴出,使帶火星的小木條不易復燃。三是添加電解液的漏斗容量小,電解時電解液易從漏斗處溢出。四是裝置主要為玻璃材質,不小心易損壞。
1.2.2電解液選擇不佳 用NaOH溶液作電解液,由于鈉離子在檢驗氫氣時易造成干擾。若用稀H2SO4電解,正極生成的氧氣會進一步氧化硫酸根[2]等因素,導致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
1.2.3電源局限 學生電源電壓較低導致電解速率較慢,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裝置創新及實驗探究
2.1實驗材料 注射器4個(20毫升2個,60毫升2個),針頭3根,塑料直通閥2個,塑料濾盤1個,塑料小試管1只,內絲螺紋堵頭1個,電解器底座,可調壓電源(0-24V),塑料軟管,AB膠。
2.2實驗裝置(見圖1)
2.3實驗步驟
2.3.1組裝裝置 用注射器針頭作電極并固定在儲液室的橡膠塞上。用兩個20毫升的注射器空筒作儲氣室。在兩空筒上端連接直通閥,負極空筒上連接慮盤和針頭,正極空筒上連接小試管。在儲液室上兩注射器空筒中間靠后位置連接一個60毫升注射器(從活塞至活塞柄末端用塑料軟管連通并在末端配上內絲螺紋堵頭)。
2.3.2檢查氣密性 擰開堵頭,在塑料軟管口用60毫升注射器給裝置注空氣或水,不能注入則氣密性好。
2.3.3注入電解液 首先要打開直通閥,擰開活塞柄上的堵頭,用注射器從塑料軟管口注入足量電解液,再擰上堵頭,用活塞柄推壓電解液漫過直通閥,然后關上直通閥,最后把堵頭擰開后緩慢地把活塞拉到最高處。
2.3.4進行電解 接通電源進行實驗(提醒有小試管對應的接線柱連正極)。
2.3.5氣體檢驗 一定要先擰上堵頭。負極氣體檢驗:打開直通閥,一只手緩慢地推注射器活塞,另一只手用打火機點燃氣體,然后用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正極氣體檢驗:打開直通閥,一只手緩慢推注射器活塞,另一只手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小試管里。
2.4選擇電極、電解液、電壓
2.4.1選擇電極 鉑作電極是最好的選擇[3],本實驗用注射器針頭作電極也是不錯的選擇。針頭作電極不浪費,節約成本(注射器配有針頭),更重要地是針頭為含鎳的不銹鋼,在堿性條件下比較耐腐蝕[4]。
2.4.2選擇電解液與電壓 很多水電解改進實驗電解液用NaOH、Na2CO3等含鈉的物質[5],但鈉離子干擾氫氣檢驗。為了消除干擾因素,決定采用實驗室常見的KOH作電解液進行實驗探究。
電壓是電解水關鍵的因素之一[6]。因電解液種類、濃度、電極等因素不同,所需電壓也不一樣。電壓為10V,15V,20V電解濃度為5%的KOH溶液,正極10ml氫氣所用時間分別為2′1″,1′23″,1′5″。電壓為10V,15V,20V電解濃度為10%的KOH溶液,正極20ml氫氣所用時間分別為2′17,1′32″,1′2″。通過實驗數據分析,結合KOH溶液濃度越大腐蝕性越強,電解時也容易產生泡沫。建議利用改進裝置在電壓20v電解5%KOH溶液實驗。
2.5改進后的優點與不足
2.5.1優點 一是氣體檢驗效果非常好。通過平緩推注射器活塞得到平穩的氣流,點燃負極針頭處氣體可見持續地淡藍色火焰,正極小試管內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二是安全性更好。電解液添加不用手接觸,檢驗氣體時直通閥上面的電解液不會隨氣體噴出,裝置重心更低,穩定性更好,塑料材質不易損壞。三是利用可調電壓電源升高到合適的電壓電解速率快,課堂教學時效性更好。四是操作簡便,利用該裝置讓電解水演示實驗可變為學生實驗。
2.5.2不足與建議 手工組裝的裝置在連接上氣密性不能保證。建議用耐酸堿腐蝕的材料(如亞克力板)一次成型裝置。
3、拓展實驗
3.1氫氣的爆鳴實驗
將裝置中的直通閥改為三通開關,注射器與三通開關連接好即可抽取氫氣和氧氣,把抽取地混合氣注射入肥皂液或保鮮膜袋等,用燃著的木條做爆鳴實驗。
3.2完成其他實驗
利用該裝置完成電解氯化鈉溶液及氯氣的性質實驗。該裝置還可以用于銅與濃稀硝酸反應及氮氧化物的性質等實驗。
參考文獻:
[1]王國崢.微粒觀建構教學設計賞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6):62-65
[2][3]錢莉,丁偉. 電解水實驗的創新裝置[J].教育與裝置研究,2019,(8):23-26
[4]潘國榮.電解水實驗中的疑難問題與現象解析[J].化學教與學,2014,(11):78-79
[5][6]王寶權.電解水實驗的再改進[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2,(3):11-13
推薦閱讀:化學腐蝕相關文獻摘選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