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信息工程論文:探究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有效防護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隨著現今發展,人們對于信息的依賴性日益增強,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對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有效防護變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通過了解計算機網絡信息及其存在的安全隱患,探索如何在計算機網絡大環境下找到有效防護措施與策略,保證網絡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 網絡信息隱患 網絡信息防護
在信息致勝的當前,作為信息重要載體的計算機網絡,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如不能很好的保證網絡信息安全,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分析出影響網絡安全的原因,找到解決隱患的辦法,讓網絡信息更加安全、順暢,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概念及意義
網絡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到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科學、密碼技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概念,是指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數據、硬件、程序等不會因為自然或人為的原因而遭到篡改、泄露、破壞,并且防止非授權的訪問或使用,系統可以保持服務的連續性,以及能夠可靠的運行。對個人而言,人們希望自己的個人信息,如個人資料、行程等有關隱私不被泄露,網絡信息安全對于個人而言是一道隱私的防護網;對于企業單位而言,其在網絡上的溝通信息和有關企業核心技術等商業機密一旦遭到攻擊和竊取,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而對于國家需要保密的部門來說,他們的目標是阻擋一切有威脅的信息并防止信息外泄,在這時網絡信息安全關系到國防事業,意義更為重大。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是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點話題,對于社會各個層面的發展均有重大意義,所以,我們要從中發現隱患,解決問題。
2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隱患
2.1 自然隱患
計算機系統本身是一個電子系統,極其容易受到自然界的影響,例如溫度、濕度、地表震動、沖擊等都會影響到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及網絡信息的保存、傳播,然而在當前,我們在使用計算機的場合并未普及防火、防震、防電磁泄露等嚴密措施,對這方面的安全防護意識較差,所以計算機系統在遭受到自然突發的影響時,通常不能很好的有效保護系統安全。
2.2 計算機病毒侵入
計算機病毒是日常生活中用戶最常遇見的網絡信息安全隱患,具有傳染性、潛伏性、可觸發性、破壞性等特點,通過復制、傳送、運行達到病毒的廣泛傳播,存儲設備、網絡都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計算機一旦感染上病毒,輕則運行遲緩,影響信息傳播;重則破壞文件、造成信息丟失、刪減,或直接導致計算機硬盤系統崩潰。近些年我們遇到的網絡病毒例如蠕蟲病毒、“熊貓燒香”病毒等等,均在當時掀起一場網絡信息安全風暴,造成了嚴重恐慌。
2.3 黑客攻擊
這種人為的惡意攻擊是網絡信息面臨的最大威脅,主要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主動攻擊是網絡黑客運用各種技術破壞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動傳播是在不影響計算機網絡正常運作下,將信息截獲、盜取、竊聽,修改網絡正常運作的相關信息,最終造成系統癱瘓。
2.4 用戶不正當操作
計算機網絡系統是嚴密精確的操作系統,有時細微的錯誤操作即會引發一系列的錯誤發生。用戶在操作的過程中,在安全意識缺失的情況下,極易在不經意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或者由于某一項不正確操作,導致信息泄露甚至系統破壞。
3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相關策略
3.1 設置口令
這是我們在使用計算機時最基本、最廣泛的安全措施,通過設置口令限制訪問,防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它的原理就是只有通過正確口令的輸入,才能進行正常訪問,所以在維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第一步可以為其設置口令,并且在設置完成后將口令進行不定期的更換,可以達到更加可靠地安全防護效果。
3.2 安全加密,加強賬號安全設置
加密技術也是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密算法,將明文轉換為無意義的加密文,阻止非法用戶入侵獲取原始信息,確保原始信息的保密性。我們在運用原始信息時需要解密,加密和解密稱之為密碼算法,這種保密的運作方法不斷發展,根據不同需要推出不同的加密方法技術,更有利于保護用戶信息的安全。除此之外,相關用戶賬號例如郵件賬號、登陸賬號的設置也是保護我們信息安全的保障,我們在進行設置時盡量保證其復雜性,避免設置相同或類似的賬號,并且不定期進行檢查,避免黑客破解。
3.3 殺毒軟件和防火墻的應用
這一項技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多的安全防護措施。防火墻通過控制網絡之間來訪,防止外部用戶以不正常方式進入到網絡系統中,保護內部網絡操作環境。但是網絡防火墻有不能防范惡意破壞、病毒的局限性,所以通常與殺毒軟件配套使用,殺毒軟件是我們使用最為廣泛的安全技術,主要針對各類病毒的入侵、傳播,一旦發現及時查殺,并且效抵御黑客攻擊和木馬病毒,殺毒軟件亦應及時更新升級,以應對更新型的安全隱患。
3.4 入侵檢測系統的有效應用
隨著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入侵檢測系統(IDS)是最新應用于網絡安全系統防護中的防范技術,通過對行為、安全日志或審計數據或其它網絡上可以獲得的信息進行操作,檢測到對系統的闖入或闖入企圖,綜合采用了統計技術、規則方法、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密碼學、推理等技術和方法,其作用是監控網絡和計算機系統是否出現被入侵或濫用的征兆。該種檢測技術分為誤用檢測模型和異常檢測模型。現今,這種檢測系統能夠給予更高的可靠性,所以,縱貫立體網絡、實現多層防御的入侵檢測技術在未來必將得到大力推廣和發展。
3.5 網絡安全防護系統的創建和完善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信息安全占據主導發展地位,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性課題,我們需不斷接受新的挑戰,在現有的安全防護措施、技術基礎上不斷更新、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學科的交融借鑒,來滿足更深層次的安全防護需要,綜合各項防護策略,取其精華,發掘和創造出更多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防護系統,保護我們最珍貴的信息資源,讓信息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下創造出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磊.關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探究[J].網絡通訊及安全,2014(19).
[2]張杰.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分析[J].網絡通訊及安全,2015(0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