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基礎信息: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是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主辦的高原山地氣象研究學術刊物,它的前身是《四川氣象》。本刊是四川省氣象科技人員與全國氣象工作者交流的園地,也是反映四川氣象科技研究水平的窗口,展示了四川氣象科研的成果;是有關部門獲取氣象科技信息的渠道、氣象愛好者可通過該刊了解和學習氣象知識。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辦刊宗旨: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辦刊宗旨:努力反映高原山地氣象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具有創造性和高水平的新成果,包括新理論、新技術、新動向及其成果的業務應用;推動高原山地氣象學及相關學科發展,促進國內外氣象科學學術交流,傳播高原山地氣象學相關科學知識,為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共同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主要欄目:天氣分析與氣象預報、氣候分析、農業氣象、大氣探測、氣象通信、學術討論、氣象服務、氣象科技產業。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4-2184,CN:51-1706/P,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光華村街20號,郵政編碼:610072。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社相關期刊- 沒有相關期刊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青藏高原加熱對西風槽脊影響的數值模擬數值預報產品釋用若干問題的初步分析均生函數的改進模型在重慶地區主汛期降水預測中的應用試驗成都市降水概率預報方法充分利用數據庫資料提高雷雨預報準確率逃避廣安市“7.14”暴雨天氣成因分析成都地區中長期天氣預報系統簡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植被指數的關系研究20世紀四川盆地降水變化特征分析德陽氣候對小麥品質影響的探討2009年7月青藏高原的天氣觀測資料及其與T639資料的對比分析青藏高原東坡一座生態優異四季舒適的城市——雅安市生物氣象指標和生態質量氣象評價基于NDVI的西藏不同草地類型生物量回歸建模分析基于NOAA/AVHRR資料的城市熱島效應研究方法四川上空大氣可降水量時空分布特征四川盆地丘陵區地表顯熱通量分析西藏那曲縣NDVI變化及與氣象因子、畜牧量相關分析EOS/MODIS數據在西藏森林火災中的應用探空報在區域中尺度同化系統中的優化處理攀枝花一次特重旱災發生特點及成因分析灰色拓撲方法在廣元稻瘟病預測中的應用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zrkx_1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