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環境雜志
地球與環境雜志基礎信息:
《地球與環境》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原名為《地質地球化學》,創刊于1973年,為一份報道國內外地質地球化學最新研究進展的情報刊物,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1997年,轉為報道我國地質、地球化學領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學術性期刊,在廣大作者與讀者的大力支持下,該刊成為了一份具有一定影響的地學類核心期刊。近些年來,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順應國家的需求,我國許多地質科學工作者逐步轉向生態環境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可喜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者群和讀者群,但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反映該領域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為此,經有關部門批準,《地質地球化學》從2004年起更名為《地球與環境》。更名后的新刊將立足高起點,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其他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為依托,報道我國環境地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發展動向和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本刊為季刊,大16開,出版時間為每個季度末月中旬。
讀者及作者:廣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環境監測管理等單位從事環境地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教學師生,以及分析測試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等。
地球與環境雜志收錄情況:
本刊現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源期刊,全文入編“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資訊)”,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以及“北京人天書店”、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地球與環境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報道與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地球大氣-生物-土壤-水-巖石圈層之間物質運移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以及人類、生態系統和地球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主要包括:(1)表生環境中物質分布、遷移、交換與富集的過程與機制;(2)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3)危險或影響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4)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礦物和巖石材料;(5)(古)地質環境的數據信息系統及其應用;(6)地質環境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7)其他。涵蓋的主要學科: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水文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環境氣象學,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古氣候與古環境,環境與健康。
欄目設置:
“研究成果”、“專題綜述”、“應用研究”、“實驗研究”、“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問題討論”等。
地球與環境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2-9250,CN:52-1139/P,郵發代號:66-26,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觀水路46號,郵政編碼:550002。
地球與環境雜志社相關期刊-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雜志地球科學進展雜志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雜志地球與環境雜志社投稿信息1.來稿要求以我刊報道的范圍為準,主題突出,論點明確,文理通順,文字精練,數據準確,資料可靠,結論有據。每篇論文(包括圖表、摘要、文獻)一般要求在6000~8000字,最多不超過10000字。請提供電子稿件。
2.來稿請附作者單位全稱及所在省市名和郵政編碼、文章摘要、關鍵詞,并在文后用英文一一譯出。來稿請標出該文的中圖分類號,具體分法可參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在每篇文章的首頁用腳注注上該文所涉工作的基金項目和第一作者簡介,簡介主要內容有: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中計量單位請用法定計量單位,外文字母、符號、公式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必要時可用紅筆在旁加注標明。
4.文中圖表要盡量精選(每篇文章的圖最好不超過6幅,圖件應清晰可辨,最好能提供制圖軟件繪制的電子圖件,表中內容要精煉,盡可能使用三線表),在圖框下、表框上用中英文分別注明圖、表序號與名稱。
5.文稿中引用他人資料和結論,請按《著作權法》的規定標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來源,在文后參考文獻中列出。所引文獻請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編碼,用上角標在文中標出。
6.來稿請注明撰稿人的詳細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以便聯系。
7.作者需承擔因論文署名、論文觀點、數據來源等,或因保密問題、一稿多投等問題引起的知識產權責任。
地球與環境雜志社編輯部征稿貴州荔波喀斯特與非喀斯特地區土壤水運移的對比研究浙江龍游某食道癌高發區的地質環境分析貴州威寧麻窩山地區近五萬年來土壤侵蝕速率研究降雨條件下巖溶碳匯的動態變化特征——以桂林毛村地下河為例河北平原土壤中As通量研究喀斯特地區城市綠地土壤呼吸對降水變化的響應研究舟山飲用水源中鐵錳污染及其成因分析茂蘭喀斯特植被演替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土壤CO_2濃度與地表CO_2通量的季節變化及其相互關系北京市南口地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時空變化特征分析西安地區大氣降水化學組成特征與物源分析珠江三角洲典型生態系統有機含硫氣體地氣交換通量比較基于DEM的黃土高原典型流域水系分形特征研究河南黃淮平原土壤-小麥系統中重金屬Cr響應關系研究云南白水臺現代鈣華δ~(13)C的季節和空間變化特征研究長株潭城市區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分布特征的時空變化去礦物前后堿萃取腐殖酸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征宜賓附近金沙江、岷江和長江TP、BOD_5和COD_(Mn)含量的季節性變化黔中高原巖溶丘陵坡地土壤中的~(137)Cs分布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zrkx_1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