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學報雜志
石油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石油學報》(ACTAPETROLEISINICA)是伴隨中國石油學會誕生而創辦的一份綜合性學術刊物,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石油學會主辦。
《石油學報》創刊于1980年,重點報道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具有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課題研究的最新進展,推廣新技術和新方法,促進國內外石油科技學術交流。主要刊登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地質勘探、資源評價、油氣藏工程、油氣田開發與開采、鉆井和采油工程、油田化學、油氣集輸、石油機械等方面的論文。
近年來,《石油學報》在內容報道上注重突出創新,突出重大科研成果,突出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發表的論文中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基金類項目、國家“863”、“973”項目和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的論文占90%以上。它已成為國內外石油科研人員、油田礦場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的重要閱讀資料和參考文獻。
石油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石油學報》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在我國石油學術界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較大的影響力,其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在能源科學類期刊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已被國內外20多種重要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列為固定收錄的核心期刊。如:美國《工程索引》(EI-C)、美國《石油文摘》(PA)、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地質參考》(GEOREF)、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ICST)、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石油文摘》和《中國地質文摘》等。《石油學報》已通過中國期刊網全文上網。《石油學報》多年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全國和中國科協組織的科技期刊評比中多次獲得各種獎勵。2001年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的“雙百期刊”;2002年~2009年連續8年榮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獎;2002~2006年分別榮獲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期刊評比一等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獎和2006~2009年連續4年榮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石油學報雜志獲獎情況:
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證書、2008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7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6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5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4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3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2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1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第六屆石油石化獎、第五屆石油石化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石油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地質勘探、油田開發、石油工程、綜合信息、綜述、學術論壇、來稿選登。
石油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石油學報》為雙月刊、大16開本,國內外公開發行,逢單月25日出版,國內郵發代號2-114號,國外發行代號為BM193。《石油學報》從2005年開始改為全彩色印刷,歡迎讀者到各地郵局訂閱或直接向本刊編緝部訂閱。國際標準刊號:ISSN0253-2697國內統一刊號:CN11-2128/TE。
石油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自然災害學報雜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雜志陶瓷學報雜志石油工業技術監督雜志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雜志桂林理工大學學報雜志制冷學報雜志聲學學報雜志核農學報雜志石油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一、摘要與關鍵詞: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注釋:注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五、參考文獻的格式:
1、參考專著:[序號]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參考報紙、期刊:[序號]作者.文題.報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頁碼(具體情況可以參照國家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六、資助項目需注明資助者、項目編號。
七、體例要求:以“一”、“1”、“(1)”作為文章層次,(1)之下以小標題方式提煉主要觀點。
八、圖表要求:表格:將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圖:將圖名置于圖下方居中。表、圖內文字統一用楷體。
九、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聯絡,請作者提供聯系方式:通信地址:郵編、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
十、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
石油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輕烴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庫車坳陷大北—克拉蘇深層構造帶有效儲層埋深下限預測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烴源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區漸新世—中新世陸架坡折帶演化及油氣勘探意義鄂爾多斯盆地上三疊統延長組深層油氣聚集規律砂巖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擬方法——以鄂爾多斯盆地鎮涇地區延長組為例川中地區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儲層成巖相成藏期剩余壓力與儲層排替壓力下限耦合恢復油氣成藏過程——以濟陽坳陷車西洼陷為例桂中坳陷泥盆系烴源巖發育環境及潛力評價縫網壓裂技術及其現場應用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構造特征與油氣成藏過程分析海拉爾盆地坡折帶成藏類型與勘探突破方向斷裂對松遼盆地慶深大氣田的控制作用海拉爾盆地巴彥呼舒凹陷油氣成藏條件松遼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層高頻層序地層特征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在斷陷盆地中的應用——以海拉爾盆地貝爾斷陷為例松遼盆地古龍凹陷嫩江組二、三段層序地層及油氣藏分布規律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深層天然氣成藏期研究松遼盆地北部徐深氣田營城組火山巖儲層特征松遼盆地北部深層礫巖儲層特征升平深層火山巖氣藏描述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gzqk_1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