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機械化的特征及發展對策
1綠色農機化的基本內涵及特征
(1)能源、資源的消耗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等各個方面都是低消耗、低危害、低風險小。這是綠色農機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
(2)機械化配套設備十分完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例如旱作機械、保護性耕作機械及灌溉機械的大力推廣,能夠大大減少病蟲害、農作物霉變、水土流失、冰雪雹災等自然災害。
(3)重視對人類和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綠色農機大多采用高新技術設計及精良的工藝設備制造而成,因此安全性、舒適性和環保性高。
(4)生態性、和諧性好。綠色農業機械化在發展推廣的過程中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生態承載能力,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2綠色農機化發展現狀及機遇
(1)發展現狀。我國綠色農業機械的發展現狀可從四個方面來看:一是作業水平。隨著發展,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50%,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的機械化快速推進,畜牧業、林果業等領域的機械化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二是裝備水平。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快速增長,綠色農機的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制造水平。我國綠色農機從無到有,規模以上綠色農機生產企業發展到2000多家,科技創新和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四是服務水平。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的發展壯大,農機服務領域不斷的拓寬,綠色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加快,綠色農機的銷售、作業、維修三大服務市場蓬勃發展。
(2)發展機遇。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綠色農業機械化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首先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高度重視,農業、農機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綠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和法制環境也越來越優化。其次,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民要求體面地工作,高效、安全、舒適地進行農業勞動,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等,加速綠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更顯緊迫。再次,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為國產農業機械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國際平臺,并且我國也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農機研發、制造等體系,這些條件為綠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3農機化發展過程中的不足
(1)農機售后重管理輕服務。國家農機管理部門不僅僅是負責農機證件的發放、換證以及對人員的培訓,還擔負著綠色農機技術的推廣、產品質量監測、安全技術檢測、農機作業指導、維修服務等責任。
(2)研發推廣配套系統建設落后。①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慢,農機推廣人員專業技能不強、年齡逐漸老齡化、接替人員供應不足;②綠色農機的科研設計手段、技術人才培養與使用、信息化建設等落后;③農民對于新的農機接受程度低,并且只有在有效益的情況下使用;④國家投入的財力、人力等不足,導致科技含量低、科研成果不理想,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⑤對農業產業結構現狀及產業發展趨勢掌握不夠準確,農機的設計不夠完善,進而在節能、綠色環保等方面無法達到先進水準。
(3)新型農機裝備種類不全。我國當前農機數量和種類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無法適應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導致農業機械化在不同農作物、不同生產環節中有著巨大的差別。
(4)綠色農機作業效益不高。主要是由于我國綠色農機的適應性不強,不能滿足不同地形的需要。另外,我國綠色農機的市場不夠規范,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盛行,嚴重影響了農機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也損害了農民對綠色農機的信任和購買熱情。
4綠色農機化發展對策
(1)積極自主創新農機裝備技術。現代中國農機的發展必須通過創新來實現,創新是農機發展的核心。現代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農機操作技術要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加快農機開發,力爭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業等領域的農機化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在堅持自主研制開發的同時不閉門造車,放眼世界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裝備,大力推廣應用節約型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革傳統的設計,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2)建立有力的產業扶持規劃。利用財政、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大政府對綠色農機發展的支持力度。同時,國家應通過低息貸款、投資、補貼、扶貧開發等方式,對經濟發展相對遲后的地區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機化在地區間的平衡發展。
(3)構建綠色農機化發展體系。一是大膽探索創新農業機械化服務的新體制、新模式、新理論,把綠色農機化理念滲透到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二是推廣保護性耕作,積極應用具有節約減能特性的新技術。三是實施農機化綠色管理與服務,做到生態化發展;走政府扶持、節約能源、綠色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道路。四是加強農機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對農民進行科普教育,對操作農機人才實行免費培訓,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和效益。
作者:何玲 單位: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農機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