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寢室文化建設融合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縱觀浙江省黨建和學生工作的相關要求,寢室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作用日益凸顯。2012年9月,夏寶龍書記出席浙江省大學生文明寢室創建活動啟動儀式時強調,寢室體現著同學們的文明素養和思想境界。2014年6月26日,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鮑學軍在2014年學工研工部長會議上提到,要堅持生活德育的理念,全面深化文明寢室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工作全過程。而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受到高教園區、寢室硬件設施的制約,不同的學校開始探索不同的德育生活模式。目前已初顯成效的有延伸制、社區制、書院制、學區制等生活德育模式,它們都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寢室文化建設的融合方面做了創新與探索。本文將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比分析不同高教園區不同的融合模式,針對濱江高教園區的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運行與保障機制。
二、對比分析
(一)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
筆者以濱江高教園區立業園、立志園、立德園為調查點,隨機抽取了濱江七校中的六校,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5份,有效回收率為96%。問卷統計發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曉度,有97.2%的學生表示“聽說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正確知曉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價值目標的分別僅為38.5%、29.5%、50.1%,全部回答正確的不超過15%;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選擇,選擇“先進典型示范教育”的占30.3%,選擇“融入生活體驗感知”的占74.5%。根據多維度的調查分析,濱江高教園區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現狀總結為:第一,知曉度高,但對具體內容的正確認知偏低;第二,現有認知仍屬感性階段,對“生活德育實踐教育”的興趣較濃。
(二)新舊高教園區的融合現狀對比
杭州目前有下沙、濱江、蕭山、小和山等幾大高教園區,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建成,寢室的硬件設施和園區環境也各有不同。筆者選了曾經就讀的下沙高教園區和現在任教的濱江高教園區進行對比分析。下沙高教園區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占地10.91平方公里,擁有14所院校。學生寢室于2001年2月開工建設,寢室規劃均為4人間,配有空調、熱水器和陽臺;而濱江高教園區則是浙江最早建成的省級高教園,共有6所學校組成,占地僅1.73平方公里。寢室硬件設施相對較簡陋,寢室以6人間為主,沒有配套的熱水器和陽臺。經過電路改造后,空氣源熱水器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該高教園生活園區由濱江后勤集團統一管理,且同一生活園區入住了多個學校的學生。經過訪談發現,不同高教園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寢室文化建設的融合上存在差異:第一,教育與管理緊密結合的融合度高,教育與管理分離的融合度就偏低;第二,改善的寢室條件與環境更有利于兩者的融合。
(三)典型模式案例分析
自2012年6月浙江省提出加強文明寢室建設工作以來,已有許多的學校在生活德育方面做了嘗試與創新,寢室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其中較為成功的模式有溫州大學的學區制、溫州醫科大學的社區制和麗水學院的書院制。1.書院制。2012年6月,麗水學院投入資金對寢室進行修繕更新,對周邊環境進行改造,設施進行標準化配置,根據寢室分布,建立了行知書院、德涵書院、石湖書院和伯溫書院4個書院,有效地將學生工作體系延伸至公寓,構建了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2.社區制。溫州醫科大學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社區”的理念,通過依托社區“誠信系列小鋪”的平臺和社區同窗互助的“微愛”公益服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誠信自律、文明有愛的良好品行。3.學區制。溫州大學在汲取社區制、書院制等當前高校生活區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色制訂“學區黨工委聯席會”制度、實施“學區學院聯席會”制度;出臺“寢室導師制”;堅持“片兒警輔導員”制度,緊密將公寓管理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以上三種模式各有特色,但在價值觀教育與寢室文化建設的融合上都做了嘗試,將教育融入到在潤物細無聲的寢室生活中。
三、融合模式構建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傳播路徑構建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需要從教育目標的確立、內容的確定、方法的制定、載體的搭建等方面來確定理論的運行機制(見圖1)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文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為切入點來研究。根據此運作程序,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大學生身上,主要體現為極強的政治信仰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極高的道德修養和行為操守,誠實守信和待人真誠友善的可貴品格,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按照圖1所示,筆者結合問卷調查的實際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教育目標細化,并與寢室文化建設的各項內涵一一對應,賦予每個子目標可搭建的載體。
四、建議與對策
針對以上調查數據和研究結論,結合濱江高教園區的實際,在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寢室文化建設的融合方面,建議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改善寢室環境和條件,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
公寓環境和寢室設施關系學生居住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外在事物和新知識的接受度。只有不斷改善寢室環境和條件,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濱江高教園區的寢室雖然基礎設施配套較差,但可以在現有條件下配備學習室和活動室;在公共區域提供藥箱,張貼漫畫形式的道德警句,以營造溫馨溫暖的“家園”環境。相應公寓自治組織的學生們才能夠更加主動地發揮他們在價值觀培育和寢室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加強寢室陣地建設,構建協同教育管理機制
各高校要繼續做好干部教師聯系寢室的工作,根據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程度,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寢室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實踐活動引入寢室,以公寓文化節為載體,開展多樣化的寢室文化活動。公寓輔導員和各二級學院輔導員之間要相互協同,建立寢室和二級學院協同育人機制。
(三)鞏固寢室文化建設的成果,建立價值觀
培育與踐行的長效機制各管理部門要及時展示寢室文化建設的成果,肯定并宣傳學生在寢室文化建設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優秀道德修養和行為操守。各高校可借鑒成功的生活德育模式——書院制、社區制、學區制的做法,將寢室建設成為“宜居且宜學”的思想陣地。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分解教育目標,落實到寢室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及時有效地進行評估和反饋,以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寢室文化建設融合的長效機制。
作者:洪嫻婷 吳文君 沈懋法 單位: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