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扶貧的影響
自2008年開始,湖北省在財政、住建、發改、人社、交通、扶貧等部門的支持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消費、形成產業,在促進貧困農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直接帶動就業38萬多人,農民人均年增收達1800元以上。預計到2020年,湖北省鄉村旅游收入將實現1800億元,4年時間旅游扶貧超100萬人。【1】通過以上數據可見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能夠有效豐富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用時對于湖北農村經濟扶貧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一、湖北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扶貧現狀概述
從世界范圍看,鄉村旅游已有百年歷史。各國的實踐證明,鄉村旅游以其鮮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滿足旅游消費需求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貧困農村的經濟發展,成為各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國家旅游局推出“98華夏城鄉游”和“99生態旅游年”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鄉村旅游開發出現了熱潮。經過20多年的發展,湖北省鄉村旅游逐步走向產業化、規范化。目前,湖北省鄉村旅游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淺層次參與性專項旅游為輔,度假旅游為方向的鄉村旅游產品結構新格局。[2]湖北省作為中部省份,農村經濟不發達,經濟扶貧工作仍然仍面臨著挑戰。包括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因災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區域發展的差距繼續拉大,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更加凸現,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湖北省農村一面是良好的自然生態,豐富的旅游資源,一面是集“老、少、邊、窮”于一體,基礎設施落后,貧困人口集中——秦巴山、武陵山、大別山和幕阜山四大連片扶貧地區,集中了湖北省80%以上的生態旅游資源、70%以上的4A級景區和90%以上的貧困人口。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及如何讓旅游發展成為減貧困、富百姓的動力,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精準扶貧、農民脫貧致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湖北省近年來已經采取評定“旅游名鎮、名村”等積極舉措,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充分發揮旅游引擎功能,幫助大批山區、庫區群眾脫貧致富。[3]
二、鄉村旅游對湖北農村經濟扶貧的影響
(一)促進經濟整合,推動農業轉型。鄉村旅游作為新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演變而來的產物,它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整合,促進了農民觀念的轉變,為農民發家致富拓寬了道路,同時推動了農業轉型的步伐,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游”促進經濟增長多元化。鄉村旅游開發興起為農村解決了農民勞動力剩余的問題。鄉村旅游的開發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為周邊地區農產品的銷售開辟了銷售渠道,間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隨著鄉村旅游的逐漸壯大,旅游接待所需的產品總量也在不斷增加,這種現象使產品提供這條產業鏈不斷向外延伸,逐漸擴大產業面,形成產業群。[4]
(三)加快了農村基礎建設改造步伐。鄉村旅游的興起不僅僅解決了大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了農村城市化步伐。鄉村旅游開發采取了集體投資或個人投資的方式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力量,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狀況。通過政府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使得鄉村在道路、照明、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鄉村旅游提高了就業率,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活動范圍主要有吃、住、行、游、購、娛樂這六大事項,從而就使得原本以農業為主的農村經濟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補充,從而促進了有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并一定程度上也為農村剩余的勞動力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
三、湖北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規劃,經營粗放,開發層次較低。湖北省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較晚,大多利用已有的庭院、農田、果園等搞起鄉村旅游來,由于重視眼前利益,導致其所經營的鄉村旅游產品特色性較差,重復建設,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為搶奪客源,經營者之間利用價格大戰,導致競爭陷入惡性循環。
(二)基層組織和農民開發鄉村旅游的意識不強。基于經濟、政治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落后,湖北省一些基層政府、部門和廣大農民對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片面認識,認為搞鄉村旅游不是主業,投資大、見效慢、沒有多大前途,由此導致工作上的消極被動。
(三)產品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個性。目前,湖北省鄉村旅游多集中開發休閑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而鄉村文化、民俗文化、徒步探險、健身康體等內涵豐富的旅游形式開發還不夠深入。過分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文化流失,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開發模式雷同,缺少特色產品,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耕作、栽培、牧羊、賽馬駕船等農事活動以及民俗資源開發不夠。
四、發展湖北省鄉村旅游扶貧的對策
(一)各級政府必須把發展鄉村旅游擺在重要戰略地位。各級政府組織和相關部門應當形成科學有效的聯動機制,國民經濟的綜合、農業、土地、林業、水利、環保、城建、交通、文化等相關部門要成立相關的委員會,在推動鄉村旅游上各司其職,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合力推進。尤其是要提高縣級以下農村各級政府、組織和廣大農民的對發展旅游產業的認識,正確把握資源優勢,把發展鄉村旅游,做為改造農村、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的新出路,增強各級政府和農民投資創業的熱情及自覺性。
(二)合理推出特色旅游產品。這需要貧困鄉村在進行旅游扶貧模式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旅游資源,更要從中深入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可以設計出獨特的旅游線路,也可以推出特色旅游項目。就前者來說,我們可以把鄉村本地的旅游資源所具有的自然風光進行特色產品開發,把一些景色與資源結合起來,不僅讓游客領略到美麗的自然景色,還可以體驗到旅游的身心放松感,甚至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傳統,讓游客獲得旅游中的心靈安慰等。[5]
(三)建立旅游投入機制,著力建設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加強交通、水電、賓館飯店等基礎設施建設。湖北省鄉村旅游在衛生消毒設施、基礎設施等方面不能達到相應標準。因此,要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投入。可以廣泛吸引民間各方面的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投資旅游業,開發旅游資源。
作者:賈淑帥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