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堂評價探討
近幾年,我校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積極地參與到新課改中,每一位教師都在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我作為一名新教師,上班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里也在努力嘗試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探索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對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主要的課堂評價方法進行了潛心研究,并在課堂上不斷嘗試,有所獲益。
一、化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變化。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發揮主導作用;其次,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有效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最后,提前印發導學案。課前教師批閱,能有效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討論。不過,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堂評價形式不夠靈活
課堂評價的常用手段是語言,這一點是無疑的。剛上班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常常去聽學校其他老師的課,起初聽見教師用和藹可親的語言和學生互動交流,而且時不時的全體同學鼓掌祝賀答對問題的學生,覺得好像特別興奮,能夠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后來,慢慢聽得多了,見得多了,我就發現這樣的評價還是很單調,第一次使用時效果當然是好的,但是隨著被重復的次數越來越多,頻繁的用同樣的方式去評價,無論是哪個科目的老師都是如此,那么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的評價不能僅限于語言評價、鼓掌表揚,因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頻率更快,這些方法和手段遠不能適應新型課堂教學的要求。
(二)課堂評價渠道單一,不能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渠道太過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太簡單,語言評價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不能有效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教師的評價,課堂氛圍往往處于沉悶狀態,甚至有學生會直接爬著睡覺,對本節課毫無興趣。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的課堂上的評價方式一直都是如此,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和學生的互動很少,所以,有很多學生會覺得教師沒有親和力,害怕老師,走在路上或者在校園里碰到教師也會遠遠躲開,不敢上前問好,甚至有不會做的題也不去問。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慢慢消失殆盡,那么自然會出現偏科等問題。
(三)課堂評價內容單一,范圍狹窄
以往,我們的課堂評價往往注重學生個體,忽視學生集體。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抓住單個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做的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忽略了小組或全班同學的學習表現。而且,課堂評價偏重對學生口頭表達方面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如書寫、紀律等)進行評價,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課堂評價常常注重對表現較優秀或成功的學生進行褒獎,而對忽略經努力而仍表現拙劣或失敗學生進行鼓勵,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情況,而忽略對學生德育方面進行評價。
二、改革的相關措施
(一)采用多樣的課堂評價形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課堂上除了用到語言評價和鼓掌評價外,我們還可以想一些行之有效而又不會讓學生覺得沒意思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在一個比較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如對獲得成功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其一個小小的“獎品”,或一段親切的寄語等,而對于答錯問題或者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教師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責備,而應該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然后鼓勵他下次加油。這種無聲的“語言”所帶來的動力和發揮的作用往往超過用過了千遍萬遍的語言評價,也會讓學生覺得和教師的距離拉近了許多。
(二)師生平等相處,提高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界限劃分得很清楚,教師就是講授知識的,學生就是聽教師講解的,學生聽課,不敢質疑,更不敢大膽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課堂上很少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好像很遠,總是不能交心,那么,教會評價也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或者因為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教師也對學生沒有評價的積極性,久而久之,課堂評價流于形式。在新課程改革的模式下,我們應該改革弊端,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指導,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要加以引導,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還要拓寬評價渠道,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三)督促小組間合作學習,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提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前教師設計導學案時也會將重點部分放在合作交流部分,這部分內容主要由學生完成,完成后教師對各組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組長對本組的各成員進行評價,課代表及時將本節課同學們的意見和想法匯總給教師。我們要多提倡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生師互評、小組評價等多種渠道的評價。課堂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傾聽學生的意見,不要輕易否定任何一個學生,要重視對課堂評價的合理利用,有效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評促教,合理把握評價尺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濃厚的求知、探究興趣。
作者:陸春梅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三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