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優秀傳統文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一)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
優秀傳統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鼓勵人積極向上的語句和章節,例如,《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倡導,主張人們應當發憤圖強、勁健剛強。孟子“舍生取義”的人生主張則啟發我們要有犧牲精神,做人應當為正義事業奮斗不息且不懼犧牲。同時他還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提醒人們在順境中應當有憂患意識,逆境之中應當奮起拼搏,在苦難之中尋求生存之道,探求生命的希望。諸葛亮則以“志當存高遠”鼓勵年輕人樹立遠大理想,不應為眼前利益所迷惑。顧炎武在其著作中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告誡青年人應當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當今社會,部分大學生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不務正業,沉迷于玩樂,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還有部分大學生崇尚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在生活中肆意攀比,一些大學生甚至因為自己的物質條件較差產生抱怨和自卑的情緒。而優秀傳統文學對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這些思想道德問題,無疑是一劑良藥,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奮斗意志,鼓勵大學生樹立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
(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我國古代教育較為重視個人的內在修養,關注道德教育,儒家提倡“修身治國平天下”,將“修身”作為人的立世之本。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將“仁”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且提出“從己于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兩個方面,來達到“仁”的境界。另一位重要的儒學人物孟子則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大丈夫的衡量標準。提倡君子應當不畏強權、堅持正義、堅守節操。這些儒家學說不僅閃耀著思想光芒,還具有強大的人格力量。林則徐則在其作品中指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主張人生在世應當擁有廣闊的胸懷。同樣倡導包容精神的還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些優秀傳統文學中的主張和理念,對于完善大學生人格,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改進大學生的處世原則,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互助、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報效、忠誠和熱愛祖國的一種思想、意志和情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共同價值信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追求。我國傳統文學中有許多倡導愛國主義的作品和思想。例如,道家創始人老子就曾指出“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禮記》中也主張人們努力構建“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屈原在其著作《離騷》中高呼“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命運的關懷。范仲淹則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語句表達自己的家國之憂。可見,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學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多關注國家與人民的生存情況,并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優秀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文化呈現出鮮明的多元化特點,面對西方思潮的涌入和影響,部分大學生未能抵擋西方消極思想的影響,價值觀念和生活理念逐漸扭曲,在各種思想和觀念的碰撞中逐漸迷失了自我,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滋生了虛無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私自利的思想,這無疑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發現,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學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因此,高校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機融入優秀傳統文學,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
若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入優秀傳統文學,首先必須加大傳統文學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比例。在思想政治課程講授中滲透傳統文學。可以選取經典名篇進行解讀、賞析和研究,發現和弘揚其中蘊涵的民族美德和道德情操。或賞鑒經典傳統文學篇目的作者情感、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而增強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同時,還應鼓勵大學生將傳統文學中的優秀精神與自己的生活、學習、責任、工作聯系起來,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傳統文學中關于真善美及民族精神的詮釋和弘揚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也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鼓勵學生誦讀和研究傳統文學作品,必須注意方法和內容,應避免機械的教條化傳授。我國著名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先生就曾指出:“古典文學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其經典篇目凝聚著我國的民族精神,并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因此,通過研究傳統文學優秀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國民素質,這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見,若要培養大學生和諧處事的觀念、愛國主義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位,就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傳統文學的滲透。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為學生講解《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等思想理念,幫助大學生養成誠信待人、理解寬容的高尚品質。或引導學生解讀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賞析《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語句,引導大學生樹立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又或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慷慨之語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融入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學精神和作品,能夠宣揚慎獨、明禮、博愛、誠信等優秀品質,進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
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啟迪思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將傳統文學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到大學生活的各個場景、細節和角落中,讓學生時常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首先,可以定期舉行傳統文學報告會和學術講座,例如“國學經典”講座,詳細解讀國學經典,以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國學著作的認同感。其次,要把握重要的歷史事件、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并以學校、院系、班級為單位舉辦相關的宣傳活動,邀請英雄模范、道德榜樣、專家教授做專題報告會,用榜樣的力量號召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再次,要組織傳統文學相關的讀書活動,例如,舉辦經典著作研讀活動、傳統文學知識競賽、經典格言比賽等,并開展與傳統文學相關的歌詠比賽、文藝表演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感染。同時,還應當鼓勵大學生踐行傳統文化,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具體實踐中體悟傳統文學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三)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高校媒介宣傳中
網絡及新聞媒體被高校媒介視為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學,應充分重視高校媒介的宣傳作用。首先,應當在校園內創設傳統文化宣傳欄,介紹相關的傳統文學知識,擴大宣傳范圍。其次,應當關注影視劇院和校園廣播等媒體,將其作為宣傳傳統文學的重要渠道,院系可以組織學生定期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宣揚傳統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學的理解,進而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再次,可以開設“紅色經典”網站,并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社交網絡傳播傳統文學知識,增強傳統文化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四)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要在基礎理論和實踐鍛煉兩方面創新傳統文學的教育模式,要避免單一僵化的說教和知識灌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充分激發學生在傳統文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傳統文學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增強教育的現實意義。同時,還應充分重視實踐教學,鼓勵學生走出校門,通過參觀學習、社會實踐和志愿活動全方位了解傳統文學,體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及教育意義,進而自覺地接受其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吳籽龍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學生處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