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隨著員工對自身合法權益越來越關注,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對工會經費的合理、有效利用變得尤為重要。由于工會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建立獨立的會計核算管理體系,并與工會預算管理體系相適應,因此各工會能否合理利用工會經費、有效地為員工組織工會活動和提供服務是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通過對某市總工會及基層工會的審計,筆者認為各工會亟待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提高工會會計信息質量、加強各級工會財務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經費利用率。
一、工會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
(一)工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第一,有些工會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三公經費的相關規章制度并不完善,如部分單位無公用車,而汽油費、保養維護費卻列入支出項目;有的單位派代表出席會議,憑證后并未附參會代表名單、會議通知文件、支出明細及相關人員批準簽字等,由此可見其審批程序并不嚴格,這均很可能導致相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來轉移工會經費為私牟利。第二、資金使用審批制度不健全,執行效果尚待提高,部分單位相關責任人審批程序并不明確。第三,部分單位缺少財務人員崗位職責分工規定,實際工作中并未嚴格落實到位,未做到不相容職位分離。第四,有些工會缺少固定資產管理核算相關明細規定,如報廢手續、保管與使用、責任并未落實到人等,導致較難對其有效管理。有的單位存在固定資產掛賬時間超長,不對老舊固定資產進行處置,而有的單位處置后收入未列入專戶資產。
(二)經費使用缺乏合理性
有些單位挪用政府撥付的專項資金。專項資金并未按照規定用途使用,通過將專項資金補充行政經費不足等方式混淆視聽。將工會經費與行政經費混合使用,并未單獨核算與管理,如將某些開支巧立名目,以行政補助工會的形式將一些不合規支出在工會列支,還有的將部分行政業務招待費在工會經費中列支,因次導致工會經費沒有重點用于維護職工權益、開展職工教育文體等實質活動上。而部分單位進行定期的內部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流于形式,并未對實質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三)資產管理不規范
第一,固定資產未粘貼工會固定資產標簽,臺賬中未登記規格型號、存放地點、使用狀態、入賬日期,使固定資產盤點難以有效進行。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部分單位實有固定資產很多并未記入固定資產臺賬中。第二,存在大額現金支付問題。除支付給個人如勞模慰問金及購買日常辦公生活用品等外,支付給往來單位也采用支付大額現金而非轉賬方式,違反《中國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
(四)預算執行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單位片面認為只要不形成財務赤字,堅持收支相平衡即可。還有部分單位的財務人員硬性的要達到領導要求的預算完成率,因而嚴格控制支出總額,偶有虛列支出、虛減支出或跨期列支報銷支出等情況,往往采取用往來款項混淆當期實際發生支出等方式應付上級部門審查。部分單位將上級補助收入等撥款并不列入預算收入,而列入往來款,導致坐收坐支。另外,部分單位由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不利于本企業未來發展而拖欠職工工資等,為避免職工產生誤會,因此不將本單位職工工會經費用于職工業余活動等項目開展上,導致當年結余和滾存結余數額龐大,這種做法有待商榷。新《工會法》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級工會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經費中大部分是由職工每月工資薪金總額的百分之二扣除的,長年累月積攢下來,本應為職工提供繼續教育、文體活動、宣傳活動,困難職工的幫扶活動、送溫暖活動等,以此來豐富員工業余活動、調動職工學習工作積極性,從而達到工會經費的有效利用。而這筆巨額工會經費結余滾存,且不說是對資金時間價值的浪費,也因為上交工會沒有給職工帶來應得的權利、使職工喪失應有工資的支配權,更導致了經費利用率的下降。
(五)財務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單位財務人員認為工會會計制度較工業會計制度簡單,并未進行必要的學習,導致部分會計科目使用時發生問題。另外,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存在問題,如不合規票據的報銷、相關原始憑證責任人并未簽字、購物及發放明細不全等。還有部分工會支付返聘職工勞務費、支付職工活動文藝演出團人員、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等未履行扣繳義務。
二、提高工會會計信息質量的途徑
(一)建立健全工會內部控制制度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中。內部控制是工會為履行職能、實現保障職工基本利益、保證工會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有效、保證工會資產安全和完整使用而建立的一個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保障系統。第一,應當完善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細則,明確經費開支范圍及開支審批流程,尤其是會議費、差旅費、做到支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完善資金使用審批流程及賬務處理制度。支出報銷審批應報給會計進行預算支出審核,必須經過工會相關責任人簽字。發票報銷應嚴格執行會計制度,須經經手、驗收、工會主席簽字后方可報銷。自制原始憑證需有制單、復核、工會主席簽字,方可報銷。第三,進一步明確財務人員崗位職責分工。不相容崗位職責應相互分離。第四,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相關規定。應控制無關人員對資產的接觸,對實物資產定期盤點,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應明確規定固定資產報廢手續,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年限規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報廢后財務人員、資產管理員要及時完成賬務處理及管理臺賬的變更,保持固定資產賬、卡、物的相符。
(二)充分發揮經審組的審查監督作用
經審組應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經費支出進行審計。首先,應選擇較有經驗、與被審查單位無利益關系的財務審計人員擔任小組組長,建立責任制審計,組長應對審查結果負責,以此保證經審純潔性。其次,審查工作不應流于形式,而應當重視質量,對年度預算、決算、開支范圍、審批程序、資金管理等都要進行認真細致的審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確保工會經費收支規范、安全、有效。最后,經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被審單位應重視,及時調整工作進程,對尚需整改問題及時處理,避免今后出現此類問題。
(三)嚴格規范資產管理
資產是企業的骨骼。如何保證資產合理、有效的利用的前提是資產有規范的管理制度。第一,應當明確資產管理制度,做到條理化、責任明晰。如固定資產一定按照制度執行,每單位固定資產均要粘貼標簽、登記臺賬、明確責任、定期清查。第二,大額款項支付應采用轉賬、支票等形式,嚴格把關不合理支出。
(四)強化預算執行,提高工會資金利用率
對于經費支出,很多單位都能做到支出有簽字,然而很多支出并不合法合規合理,甚至真實性都有待考證。除完善審批程序外,相關審批人員應當提高意識,審批不能走過場,而應當仔細辨別支出憑證內容、票據、金額的合規性,對于不合規的支出不予簽字報銷。另外,財務人員也應對支出進行審核,不僅看是否有領導簽字,而且應當審核該支出是否擴大開支范圍、票據是否真實合法。對往來款項尤其是賬齡較長的款項及時進行清理,不能以新任職等原因推諉。對于滾存結余金額巨大,應當充分征求職工意見。可以采取面對面訪談及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職工需求,做到為員工辦實事、解心結,達到對工會經費的合理有效利用。對于閑置資金,經批準的前提下可以投資一些保本付息的低風險基金等以降低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
(五)提高財務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首先,應當選配具有相應資質、較長的從業經驗或積極進取的人員擔任會計。其次,應當對單位會計進行定期業務培訓,并經常發放最新會計制度和上級文件,必要的對其進行知識考核。對于考核表現優秀的人員予以獎勵。最后,不僅僅對其進行知識上的教育,也應對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做到德才兼備。相信通過上述建議,工會財務管理工作會更加規范、會計信息質量會得到明顯提升、工會經費利用率會得到提高,工會組織會為全體員工提供一片湛藍的天空。
作者:劉天月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