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多年來,幼兒教育大多以傳統的簡單玩教具、幼兒畫冊和錄音機教學模式為主,久而久之,使幼兒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和幼兒的身心健康。信息技術教育媒體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新穎、生動、直觀的特點給幼兒帶來生動形象的體驗,增強了感染力,誘發了幼兒學習的動機,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幼兒直接經驗的不足,促使幼兒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下面,筆者就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各個領域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在藝術教學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呈現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悅耳的音樂,模擬真實場景,創設學習情境,豐富視聽內容,為幼兒藝術欣賞、藝術學習、藝術創作搭建了舞臺。信息技術媒體視聽震撼,畫面逼真,動感性強、活潑直觀等特點非常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可以順利讓幼兒進入作品的意境中,為幼兒進一步學習和欣賞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有效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學《雨點沙沙》歌曲時,這是一首旋律優美的兒童歌曲。教學前,老師根據音樂活動《雨點沙沙》要呈現的情景制作成課件,有意識的添加“細雨紛紛”的場景,教學時適時播放。五花十色的雨傘伴隨著細雨沙沙的音樂,激發了幼兒無限的想象。此時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在音樂的背景下,在老師的引導和示范下,幼兒都會隨著多媒體的音樂做出不同的動作。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不僅呈現歌曲的意境,而且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唱興趣,同時增強了幼兒急于表現的欲望,充分體現了以幼兒活動為主的教育理念。
二、信息技術在科學活動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對知識的理解,開發幼兒的想象空間,降低幼兒學習的難度,幫助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花兒長出花骨朵———含苞待放———開花竟放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可能觀察到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即使是生長很快的竹筍,其生長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觀察整個生長過程的。此時,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快放、慢放和倒放的功能就可以為幼兒再現花朵長出花骨朵———含苞待放———開花竟放的整個過程。這樣,不僅情境再現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而且還可以讓幼兒了解各種生物的繁衍歷程,更好的體驗到生命的本源。又如,在讓幼兒了解雨的形成過程的時候,如果只是用圖片或是掛圖,盡管老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講出個所以然,語文幼兒的理解能力還不至于達到成人的理解度,所以,枯燥的講解烏云、水蒸氣、蒸發等問題,幼兒只是眨巴著大眼睛,對下雨的知識不易理解。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將雨的形成知識制作成動畫片《小水滴旅行記》后,逼真的畫面,加上有趣的動畫,再加上動聽的音樂,幼兒不僅看到起勁,還能從動畫中明白了雨滴是怎樣的形成的。
三、信息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傳統的語言教學存在著某些局限性,如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形式封閉,教學過程呆板,教學手段單調,要么帶幼兒逐字逐句朗讀詩歌,要么看圖問答,或借助圖片、錄音進行教學。這樣要比機械地學說,或是盲目的想象,效果要好的多。借助形象生動、鮮明動聽的多媒體進行語言訓練,為幼兒創設想說、愿意說、越說越愛說的練說環境,既有利于烘托文學作品表達的情景氣氛,又有利于提高語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小班早期閱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中,老師借助多媒體播放以下這個動畫片:月光下,一個蟲卵“啪”地裂開,然后因為肚子餓,不停地爬著,找各種不同的食物吃。教師此時引導幼兒:“小朋友們,這只毛毛蟲餓了,我們幫這只毛毛蟲找點吃的好嗎?”。這么一說,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把小手都舉的高高的,生怕老師看不見。即便是平時不愛講話的淘淘、胖妞也都舉起來小手。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說出自己幫這只毛毛蟲找的最好吃的,一個比一個說的好。從教學中,我們會深深感到在幼教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為幼兒創設一個變“要我說”為“我要說”的語言環境,同時也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欲望,從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信息技術下的教育媒體呈現色彩鮮明、聲情并茂的視頻畫面,可以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真實再現活動場景,為幼兒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境界,是幼兒獲得豐富體驗的最有效的載體。例如,教學詩歌《云彩和風兒》時,借助多媒體動畫畫面創設情景:云兒在風的吹拂下一會像個小山,一會像個大海,一會又像棉絮飄蕩……,期間播放舒緩的音樂,把幼兒帶入一個近似于真實的意境中,大屏幕播放中感受作品的美。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展開聯想、想象,并用肢體、語言和繪畫等形式創造性地表達詩歌的內容,或是進行詩歌創編。
四、信息技術在社會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教育幼兒如何進行人際交往,要關心尊重他人,引導幼兒了解行為規則或游戲規則并自覺遵守規則的教育,以及誠實守信教育,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教育內容本身很抽象,可以說是幼兒教育中的難點和重點。教師除了言傳身教以外,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社會教育可以化解這個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開展《節約用水》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理解水的珍貴和節約用水的意義,活動前,我制作了這個課件:首先展現風景秀麗的大草原、青山綠水、山清水秀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然后轉入場景畫面,干枯的河流、枯萎的秧苗、沙漠風暴。在這樣對比的視頻背景下打出字幕:水是生命之源!借助多媒體產生這樣強悍的情感下,讓學生體驗節水的意義。接下來在青山綠水的背襯托下,一滴晶瑩的水滴在泉水叮咚的音樂聲中,從山泉中分離,慢慢滾動到枯萎的花根旁,滋潤泥土,花兒舒展著身子,葉子變綠了,花兒開了;它一會兒跳到干枯的果樹下,果樹枝繁葉茂,結出碩大的果實;很多這樣的小水滴匯聚到一起形成小溪,干枯的小溪驟然變得溪水潺潺,河岸上綠樹蔥蔥,生機一片……。借助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水與我們的密切聯系,使幼兒從小就明白了節約水的意義。這要比老師干巴巴的說講效果要好的多。總之,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身心愉快、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拓寬幼兒獲取信息的渠道,強化了記憶,促進了思維想象力,提高了創新思維能力.
作者:路炳珍 單位:河北省滄縣紙房頭鄉后營幼兒園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