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行業會計核算探析
一、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于高水平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我國供暖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相較于迅速發展的供暖業務,其會計核算則顯示出了一定的滯后性。只有積極解決會計核算中所面臨的問題,才能為供暖企業的其他財務管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供暖行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一些會計核算無法滿足配比原則
會計核算配比原則是根據收入與費用的內在聯系,要求將一定時期內的收入與為取得收入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要在同一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和計量,以正確計算出會計主體在該會計期間內所獲得的凈損益。一方面,要實現因果上的配比,如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另一方面要實現時間上的配比,如當期收入要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相配比。由于供暖行業的收入受到季節的影響,采暖費繳費期主要集中于每年9月和10月兩個月,而供熱期是跨年度從每年的10、11、12月份開始至來年的4月份,所以與供熱有關的各項收入與成本費用發生的時間不同,而且供暖設備等固定資產則是按照一個會計年度12個月來攤銷,無論從因果上還是從時間上都不符合會計核算所要求的配比關系,無法準確的計算出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內所獲得的凈損益。
(二)居民供熱業務增值稅會計核算處理不盡相同
我國財稅【2011】118號明確指出:2011年供暖期至2015年l2月31日,對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熱而取得的采暖費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向居民采暖費收入免征增值稅業務進行會計處理,直接影響著供暖企業的營業利潤。實務中,就該項業務處理的相關政策性文件雖然較多,但是不夠詳細。財會字【1995】6號文件指出:對于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但是財政部令第62號則將此種處理方法予以確認失效;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規定直接免征增值稅的不能按照政府補助會計準則處理。相關政策規定的不細致,導致供暖企業在實務中對該會計業務的處理方面不盡相同,所呈現出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三)成本核算不規范
隨著供暖成本的升高,雖然收費標準有所上升,但是相對于居高不下的供暖成本來說并不能緩解一些供暖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因此規范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控制就成為供暖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主要措施之一。實務中,很多供暖企業對于供暖成本的項目分類、成本的歸集缺乏科學性,對于供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措施設計不全面、控制力度不夠強。這不僅給供暖成本的核算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導致成本核算無法真實的反映供暖成本費用的產生以及形成過程,主營業務成本所呈現的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也給企業造成了較大的資金浪費。
(四)會計核算內控制度不完善
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近幾年國家加大了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建設的力度。一些供暖企業并不重視會計核算內控制度的建設,認為該制度的實施會影響到其對企業運作的具體管理思路,限制其管理自由。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下,一些中小供暖企業或者一些供暖站會計兼崗、各項發票報銷等審批制度流于形式、會計電算化權限設置隨意等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著供暖企業會計核算信息的真實性。
三、解決供暖行業會計核算問題的對策
(一)多角度實現會計核算配比原則
從企業角度來講,由于只能按照會計準則等相關文件的規定來進行會計核算的處理,因此供暖企業要在日常核算中盡可能的多角度考慮會計核算配比原則。收入的確認應該與費用配比。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核算期,供暖收入的確認應該在采暖期間(當年11月至次年4月)平均結轉確認,達到收入與費用的配比,使經營成果對成本等各因素變化影響的敏感性更強,公允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述的收入確認方式與會計核算配比原則之間的矛盾是供暖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實務處理中類似的情況也很多。那么,企業在計算某一時期的凈損益時就需要首先分析不配比情況有哪些,然后分析這些情況給企業凈損益計算帶來的影響,進而采用剔除的思路具體計算企業該時期的凈損益。
(二)選擇恰當的居民供熱增值稅會計處理思路
從實務處理角度來看,供暖企業對于居民供熱收入增值稅會計處理的思路主要有二種:一是參照2001年《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居民供熱收入應交增值稅的銷項稅額作為減免稅額作為營業外收入,將居民供熱消耗的各種原材料進項稅額計入主營業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會造成收入與成本不配比,更會明顯加大營業外收入,無法真實反映出企業的營業利潤。二是居民供熱收入不計提銷項稅額,將居民供熱收入全部計入營業收入當中,其理由在于企業享受增值稅直接免征所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符合收入的定義,同時向居民供熱消耗的各種原材料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全部轉出不予抵扣,作為當期成本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則會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營業收入以及毛利率,企業的盈利能力會虛高。但是這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以滿足關于居民增值稅免稅政策執行期間的居民供暖成本、收入與不執行居民增值稅免稅政策后居民供暖成本、收入之間的比較。上述二種方式的運用優缺點各異,實務中仍需要供暖企業根據企業自身情況以及經營目的來合理選擇核算方式。
(三)規范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控制
供暖企業成本核算明細科目較為復雜,要想規范成本核算,就需要對成本項目進行科學的劃分,并采用科學的成本歸集方法。多數單位將成本項目按照供熱生產成本以及運行成本進行劃分,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再進行劃分。具體運用何種方式劃分并沒有一個唯一的、確定的標準,但是企業一定要結合內部運營情況以及所處地區的政策、地域的要求、氣候的不同等綜合考慮,以會計原則為指導,合理進行成本項目劃分以及成本歸集。與此同時,供暖企業要想得到穩定健康的發展,就要設計好成本控制制度,避免出現收入與成本“倒掛”的現象。以某供暖企業為例,該企業通過建立三維空間圖來構建日常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體系。即橫向上按照供暖業務的不同來設計成本控制指標,縱向上按照不同的部門來分配成本控制指標,立體方向上則按照各部門員工或者員工小組來分配成本控制指標,全面、系統、形象的展現企業運營中成本控制狀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內控制度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供暖企業應從三方面來完善其會計核算內控制度:首先,加強會計系統控制,依法設置會計機構,配備會計專業人員,建立會計工作的崗位責任制,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使之互相監督、制約,對內部經營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等信息,對外部債權人、投資者提供用于投資決策等信息。其次,加強財務部門在整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的控制作用,財務部門不能眼光僅僅局限于財務活動,而應該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分析評估風險和作出決策等環節起到關鍵作用。最后,加強財務報告的編制、對外提供、分析利用。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際會計制度編制會計報告,及時對外提供財務報告,重視財務報告分析工作,充分發揮財務報告的重要作用。
四、結論
供暖行業作為我國公共事業型行業,關乎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健全的會計核算是供暖行業得以長足發展的基礎性內部因素,這就需要供暖企業把握處理原則,及時解決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助推企業蓬勃發展。
作者:廉穎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