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精心備課
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科學地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使課堂上的40分鐘得到合理的利用與安排,真正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并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學到所需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他的邏輯性較強,小學生會覺得數學比較枯燥。因此,教師要將教學設計得富有趣味性。例如,教師在結束“圖形認知”這一課程的知識講授后,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可以設計出如下練習:
(1)從不同圖形中找出正方形、圓形以及三角形,實現對不同類型圖形的認知;
(2)從下圖所示的機器人圖形中分別計算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形的個數,進一步鞏固知識;
(3)利用事先準備的不同圖形學具,指導學生根據想象自由發揮,拼出不同類型的圖形,并當眾講述所拼圖形的形狀。這樣有趣的題目,小學生一定愿意做,課堂效率也會提高不少。
二、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1.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才可以避免重復教學和跳躍教學的問題。重復教學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感到厭倦,而跳躍教學,學生的知識得不到銜接,會使學生無法學好數學。因此,老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先了解學生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然后再教學。這樣,教學的效率將會提高不少。
2.要帶動學生的情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要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話,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路時刻都圍著教師轉,而不會思想開小差或者玩別的東西。
三、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教師才能更好地輔導學生學習。傾聽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教師傾聽學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的傾聽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鼓勵。傾聽讓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課堂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到。
四、優化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教學過程,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課堂教學過程加以優化:
1.上課前列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置提綱,引導學生自學。這樣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3.小組交流。學生可以交換各自的意見,知道更多的解題思路,促進思維發散,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五、課后反思
教師都希望可以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會在一節課上或幾節課上就完成,這是一個不斷摸索和慢慢進步的過程。除了在課前和課堂中努力,課后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反思能讓老師知道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六、運用多媒體手段
現在多媒體已經廣泛用于教學,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如,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演示一些立體圖形等,能夠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可以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這樣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幫助。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使課堂不那么緊張,讓學生輕輕松松學習知識。綜上所述,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創新和實踐,并讓學生家長支持和配合教師開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活動,為成就數學高效課堂打造良好的基礎。
作者:劉丹 單位:陜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