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現狀及對策
好的兒童文學是一種精神食糧,能夠帶給小學生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就是兒童文學作品。然而,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教學卻存在很多問題,沒有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兒童文學的有效對策。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問題
1.教學中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有著不同美學品格和獨特的藝術個性,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進行教學。然而事實上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較低,往往難以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個性。首先,存在著兒童文學教學的工具化傾向。一些教師將兒童文學作品當作字詞認讀的工具,將字詞作為教學的重點,并要求小學生進行中心思想的歸納和段落結構的分析,將文本分析得支離破碎,喪失了兒童文學的美感。其次,存在著兒童文學教學成人化的特點。也就是教師沒有以兒童特有的思路來分析兒童文學作品,而是在教學中使用成人的心態和思維,造成兒童文學的功利化和世俗化。整個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
2.教學中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
很多教師都沒有清晰的兒童文學文體概念,在教學時經常將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搞混。例如教師不理解兒詩和兒歌的區別,在教學時往往將其作為同一種文體。再例如教師不能區分童話中的夸張與語言修辭層面的夸張的區別,從而不能很好地把握童話的概念。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兒童文學的有效對策
1.在教學中緊扣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和美學特質
首先,教師要明確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是不同的,其具有特殊的藝術品性和審美特征。童真童趣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美學特質。所謂的童真童趣就是思想純真、想象豐富、獨特的兒童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語言和行為,兒童文學正是在文學藝術層面對童真童趣進行反映,這也是兒童文學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兒童喜愛的原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把握課文中的童真童趣,包括兒童的處事方式、行為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把握其中抒發的純真情感和戲劇化的生活情節。人教版《小攝影師》《撈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貍賣空氣》這些都屬于洋溢著童真童趣的兒童文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兒童為中心,用兒童的眼睛去看,用兒童的思維去想,使學生感受到兒童文學中童真的魅力。其次,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能夠清晰地對兒童文學的文體形式進行分類,對不同文體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兒歌與兒詩的教學,兒歌的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兒詩的教學則側重于陶冶學生的情感。在兒歌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行語言訓練。在兒童詩的教學中則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歌中的意象。
2.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要將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樹立起來,領會兒童文學的精神內涵,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建立科學的兒童文學觀。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擴充自己的閱讀量,通過閱讀大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來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領悟能力。例如我國的鄭淵潔、曹文軒、任溶溶,國外的劉易斯、林格倫、黑柳徹子都是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教師要通過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來對自己對兒童的認識進行校正和調整,使自己的心靈貼近兒童,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審美鑒賞能力,學會用兒童的眼光來看,用兒童的思維來思考。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先使用教學掛圖或多媒體來給學生“講故事”,在講故事之前要求學生要能夠復述這個故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復述故事的過程中來完成字詞的學習。然后教室要分發給學生幾個頭飾,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使學生自行歸納文章的主題,避免了教學的機械性和功利性。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兒童文學中的童真童趣,培養小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健康的精神和人格,使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兒童文學是文學中的瑰寶,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其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作者:曹錫鈺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