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探究
雖然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就一直倡導兒童文學的應用,但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仍沒有很好地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和文體特點。因此,研究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現狀分析
1.1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兒童文學素養
語文學科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兒童文學素養,如果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就會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從當前來看,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存在著兒童文學素養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兒童文學觀念缺失,對兒童文學的認識不到位。二是缺乏理論素養。有的教師對兒童文學的內涵、體裁、美學特征、功能價值等兒童文學知識掌握不多。三是閱讀量少,視野狹窄,兒童文學的感悟、審美、鑒賞能力都較差。
1.2兒童文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是對兒童文學美學特征掌握不夠。首先,重其工具性而輕人文性。有的教師將兒童文學作為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而忽略了它的審美性。其次,教學成人化。有的教師將兒童文學當做成人作品,在解讀兒童文學時用成人的思維和觀念去解讀,成人化、功利化問題嚴重。在教學中采用逐字逐句分解的方式,忽略了審美性。本來應該生動的兒童文學課堂成了枯燥無味的說教方式。二是對文體特征沒有掌握。文體意識弱化,文體知識掌握不夠,容易將兒童文學當做其他文體一樣教學。如有的教師將兒歌和兒詩當作一種文體進行處理。
2對策與建議
2.1轉變兒童文學觀
準確理解兒童文學,全面掌握其內涵。首先,兒童文學是文學系統中的一種,要注重其對象是兒童,主要是為了滿足兒童精神及心靈的文學作品。其次,兒童文學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特點。再次,增加閱讀量,增強鑒賞能力和感悟能力。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增加兒童文學的閱讀量,可以盡可能地多地閱讀國內外兒童文學。通過閱讀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開拓視野,而且能夠提升兒童文學素養。
2.2注重兒童情趣的培養
兒童文學都具有獨特的兒童情趣,豐富的想象,單純的思想,是最吸引兒童的地方。當兒童讀到這些充滿兒童情趣的兒童文學作品時,就會產生激動、快樂、向往的情感體驗,從而對兒童的心理、情感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兒童文學教材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課文中的兒童情趣。兒童文學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表現出來的童真童趣,有的通過兒童生活細節和戲劇化的故事情節,蘊含著純真的兒童情感。如《狐貍和烏鴉》、《小松樹和大松樹》等都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具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一個個充滿童趣的生動活潑的兒童人物形象,容易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些兒童文學作品的兒童語言、情節,用兒童思維、兒童心理和兒童眼光去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是要以兒童情趣為切入點,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想方設法讓學生體驗到兒童情趣,激發童心,感受快樂。
3抓住文體特征
一是了解構成及分類。兒童文學可以分為兒歌、兒詩、童話及兒童類的寓言、故事、小說、散文、戲劇、科學文藝等多種體裁。教師要全面掌握這些各類文體的特點、分類依據、原則與方法。二是要了解各種文體特點。根據各種體裁特點去把握,才能更準確的理解。如兒歌與成人文學詩歌,都是韻文類,都比較注重語言的節奏韻律美,但是,兒歌更加注重節奏和用韻。同時,兒童內部的文體也有明顯區別,兒童詩側重點是“詩”,兒歌的側重點則是“歌”,童話側重敘事,注重的是外在的娛樂性和游戲性,兒童詩強調抒情與寫意和抒情,強調的是內心、情感的體驗和陶冶。三是根據文體特點選擇教法。如在兒童詩、兒歌教學方面,都要注重韻文體的特點,主要以朗讀和背誦法為主,從而感受其節奏和韻律美的特點。但是,兒歌教學重點是語言訓練,可以采用念唱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讓兒童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兒童詩則應該將意象理解及想象作為重點,主要可以采用反復誦讀、音樂、圖片配合等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系統,從而讓學生的審美情趣、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四是根據心理特點學習兒童文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兒童文學時,要從學生心理需求出發。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多采用懸念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兒童文學學習競賽活動,如在教學一些兒童寓言故事時,可以組織開展講兒童寓言故事比賽活動,從而可以將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積極性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和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是對學生進行兒童情趣培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要意義,要根據兒童文學的特點去理解和教學,充分展示兒童文學的獨特魅力,讓兒童在兒童文學的熏陶下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吳粉萍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郭村中心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