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應急救護體系探究
我院護理部于2008年5月在原有以急救中心護理救護為核心,遇重大突發事件臨時呼叫相關科室幫工的救護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建立了以醫院護理部為組織核心的院級應急救護體系,并制訂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7年多的時間里,卓有成效地運作,應對處置了多起重大突發事件大批量傷員,現將做法及體會介紹如下:
1完善建立護理應急救護體系,制訂重大突發事件救護應急預案
1.1成立護理應急救護指揮小組由主管護理副院長擔任應急救護指揮組長,護理部主任任副組長,大科護士長、急救中心護士長為指揮小組成員,負責救護人員及物資的調配、組織完成大批量傷員的快速護理處置應對,保障應急搶救工作圓滿完成。
1.2組建應急救護梯隊我院護理部成立組建了3個緊急醫療救護隊,成員分別由各病區護士長及相關專科護理骨干組成,每個梯隊均由20人組成,3個應急梯隊按月輪流值班,要求隊員保持通訊24小時通暢,隨時處于備戰狀態,接到急救命令后15min內趕到急救中心參與應急搶救。另外還組建了一個自然災害應急救護隊,成員由各相關??谱o理骨干組成,一旦突發自然災害,隨時準備聽從醫院召喚奔赴救援一線參與救護;在此基礎上護理部還組建了一個人力資源儲備庫,成員由新進院3年內,且經過正規專業技能培訓的年輕護士組成,隨時聽從護理部緊急工作調配。各臨床科室每天還設有應急班,在排班表上用“▲”表示,為本科室當日輪休的護士,一旦科室遇重大搶救或病員突然增多時,現有值班人員不能滿足工作量需要時緊急調用,以保證護理安全(如調動應急班參與仍不能滿足的情況下,由護士長立即上報科護士長在本系統內統一調配人員力量)。另外各科室每月還設有1個二級應急人員,排班表上用“△”表示,隨時準備聽從護理部工作調配。為了保證應急工作的實效性,二級應急人員本月不參與科室內應急值班。各應急梯隊人員值班期間不得離開市區,如確因要事需離開,需事先向護理部請假備案,由護理部安排人員頂替,以保證應急搶救工作人員力量。
1.3制訂突發事件護理應急預案和救護流程圖、人員分工及職責,流程圖將搶救步驟、人員分工簡潔明了地列出,以便搶救時各級護理人員能各司其職,使應急搶救工作有條不紊,有序進行。
1.4列出全院床位設置、急救設備、運輸工具分布表,供大批量傷員應急搶救時統一調配。
1.5建立護理應急救護梯隊人員通訊錄,將各成員的住址、聯系方式詳細列出,以便遇突發事件急救時人員的快速調配。
2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救護工作的實施
2.1對人員進行合理分組、分工,制定明確職責
2.1.1編號組由2~3名護理人員組成,職責:根據傷員多少預先準備急救腕帶若干,編好醒目的序號,于急診接診處等候,待傷員到達后,按順序,根據病情程度佩戴相應級別急救腕帶,并負責傷員的各種信息采集,匯總,接診結束后上報護士長。
2.1.2預檢分診組由2~4名有豐富預診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職責:快速對傷員傷情做初步判斷,在觀察傷情時堅持一看面容、呼吸、表情、瞳孔、傷口、,二摸脈搏、肢體感覺,三聽血壓、受傷經過,疼痛呻吟,以確保觀察全面,評估準確,為搶救重傷員羸得時機。按傷員傷情危重程度分別護送到不同的急診區域。并負責傷員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記錄,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和搶救組護士。
2.1.3搶救組由2~4名急救醫師和4~10名有豐富應急搶救經驗的高年資護理人員組成,職責:按各種搶救程序,嚴肅認真,動作敏捷,對危重傷員進行搶救(包括吸氧、監護、迅速配合進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心肺復蘇、抗休克等急診救護,穩定傷員基本生命體征。
2.1.4護送陪檢、轉送組由3~4名護理人員及若干護工組成,職責:對生命體征平穩傷員護送做輔助檢查,途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就地搶救,并電話通知急診科接應搶救,負責護送傷員入住相關??浦委?。
2.1.5協調聯絡指揮組由相關院領導,急救中心主任、護士長組成,職責:對現場急救工作總協調指揮,通知全院臨床科室,醫學影像科、藥房、血庫、手術室、物資供應科,經管科等相關科室做好準備,確保救治流程的通暢。
2.1.6秩序維護組由醫院保衛科人員組成,職責:安撫家屬在指定區域等候,以免影響接診、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2.2應急預案的啟動為了確保護理應急救護系統的指揮通暢、人員到位、物資保障,護理部于預案實施前在急救中心組織進行了多次突發事件應急救護模擬實戰演練,演練涉及各級人員分工、職責、任務、協調等。通過演練使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及各應急救護梯隊成員對整個應急救護預案的實施有了感性認識,為隨時應對大型突發事件的搶救工作打下了基礎。
2.3救治區域合理分區設置批量傷員到來后,預診護士和搶救室值班醫生需進行快速分診,分類救治,減少混亂。我院急救中心根據傷員病情分為危及生命的特重癥,普通重癥,非重癥,分別進入不同的診療區域。危及生命的特重癥傷員進紅色區域(搶救室),由搶救組醫護人員進行搶救,普通重癥傷員由預診護士護送至黃色區域(清創治療區),一般傷員由預診護士護送到綠色區域(輸液室或觀察室),如果區域不能滿足需要,以備用轉運床作為臨時搶救床進行緊急救治。
2.4快速分流、及早安置搶救傷員應“先重后輕”,收治傷員入科應“先輕后重”,以便使大批傷員在短時間內得到急救和妥善安置,并緩解急診科壓力,為在急救室集中力量搶救重傷員創造條件。
2.5接診、搶救、處置、分流結束后及時匯總準確傷員信息上報醫務科、護理部及主管領導。
3醫院應急救援工作中的關鍵點
大批量傷員傷情復雜、危重、傷員人數多,正確執行急救流程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因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3.1醫院領導要高度重視醫院緊急醫療救護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應對各種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并注重人員培訓,使人人熟練掌握并能靈活應用。
3.2根據醫院規模建立幾支機動性強,應急搶救能力過硬的急救梯隊,在遇重大突發事件時,能快速趕到,并迅速熟練地參與應急搶救。
3.3加強急診科自身硬件建設和軟實力的培養,嚴格執行急診科醫師,護士準入制度,平時按照“三嚴”標準,強化“三基”培訓,搞好崗前培訓和考核驗收,把好醫護資質關。
3.4嚴格按照規范管理要求做好搶救物品,藥品、搶救設備儀器的準備和管理,并加強??茡尵燃寄芘嘤?,提高急救意識和應急搶救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快速反應急救團隊,遇有突發重大事件時,能第一時間趕到參與搶救。
3.5平時就要進行人員合理分工調配,并反復組織培訓,使每一位成員知道自己在接診搶救重大突發事件批量傷員時的定位及工作職責,才能做到工作忙而不亂,有序開展。
3.6根據醫院實際科學合理地簡化急診就診搶救流程,開放綠色通道,本著先搶救住院再掛號付費的原則,是保證急診科快速應對大批量傷員的前提。
3.7注重“接口”部位的協調配合,所謂接口部位,就是一件工作涉及到各個不同隸屬關系的單位或隸屬關系相同但涉及不同工種的工作。重點協調好:①醫護之間在醫囑下達和執行中的“接口”②急診和醫技、輔助檢查科室在申請、預約,特殊準備和結果回報方面的“接口”③急診與其他臨床科室之間的“接口”。
3.8組織指揮得力是有序快速接診,搶救成功的關鍵。遇大批量傷員時由相關院領導、急診科主任、護士長統一對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合理分工調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整個診療過程快速有序,不存在“真空”地帶,不出現隱患環節。
3.9嚴格執行急救流程,搶救過程應遵循“先重后輕”,“先救命后救傷”等原則,以提高搶救成功率和保證良好的急診室救治環境。
4體會
4.1護理應急救護體系的建立為我院的大型突發事件大批量傷員的應急搶救提供了人員、物資保障。護理應急救護系統常年24小時處于應急狀態,遇有大型搶救任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出色完成搶救任務。
4.2為傷員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大型搶救時耗費最多的是護理人力資源,由于護理人員和物資在搶救時得到保障,使醫生下達的醫囑能及時、準確的執行,各項護理措施迅速落實,分組分工管理病人,危重病人有專人負責搶救,護送檢查與住院也有專人全程監護,病情變化能得到及時發現和搶救,從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其他急診病人的搶救也不會因有大型突發事件應對而受到影響,保證了急診的搶救質量。近5年共應對搶救各類突發事件大批量傷員多起。2009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成功對多起重大突發事件傷員進行了快速接診、搶救、處置、分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11.29第五小學學生課間踩踏事件135名傷員、2011.8.19爆炸案17名傷員、20人以上批量車禍傷員8起、群體性事件1起、與爆恐相關的批量傷員數起。近年來所接診的眾多批量傷員,接診搶救工作緊張有序,忙而不亂,無一例因院內急救不及時或因為各個環節銜接不到位而延誤救治,有效提高了搶救成功率,為最大程度挽救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4.3提高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大型急診搶救涉及多學科知識、多技能操作,護理人員在參加搶救的過程中見識了大型突發事件搶救應對的場面,接觸了各種各樣的病人,參與各種操作實踐,對護士的應急能力、心理素質、操作技能、搶救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增強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充分發揚了護理人員的團結協作精神。護理應急救護系統是一個8h工作以外的應急搶救組織,組織的意圖能否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取決于成員的奉獻精神———團隊精神。6年多來,我院應急救護系統成員都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隨時待命,沒有發生遇突發事件應急時電話打不通或無人接聽及接到應急指令不參加應急搶救的情況,個人確因有要事請假離開本市區,均自覺履行應急救護請假備案手續,每次大型應急搶救任務都能順利圓滿地完成。
作者:李宏玲 劉小麗 單位: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