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論文
一、高職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訂單式”人才培養作為新型培養模式在我國職業高校受到廣泛歡迎,但由于制度不完善,新模式在推廣中遇到許多問題,尤其是傳統教學模式和環境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阻礙,其影響主要體現在4方面。
1.教學觀念落后“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服務于一線企業的,和當下社會發展需求有密切關系。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老師簡單依據過去落后的知識體系給學生講解,對目前行業發展動向一無所知,學生學到的知識落后陳舊,無法適應當前行業發展。甚至有些老師在專業授課中過多的理論講解,忽略了職業教育的技能培養,這些落后的教學理念和“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初衷背道而馳,降低了培養效果。
2.師資力量薄弱“訂單式”人才培養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培養模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企業經驗的積累。但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中,教師體系都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有的學校青年教師比重達到了50%以上。這些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很多教師專業不對口,有的甚至不是旅游大類的,這對展開“訂單式”人才培養不利,影響了培養效果。
3.校企合作模式的簡單復制校企合作是高校通過和企業合作,建立長期人才培養關系的教育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其中,提供資金和培訓服務,共同培養行業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具有明確的目標性,針對行業發展需求,提出能夠適應行業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很多學校簡單的復制校企合作,以為建立合作模式就等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沒有為人才培養提供目標和量化指標,造成人才培養停留于形式,不利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教育主管部門對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給予肯定。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要大力推廣“訂單式教育”,提高職業院校的培養水平,進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勢集中,進一步深化產學合作。但其僅僅是單一提出推廣,沒有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對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沒有起到實質推動作用。企業認知度不足及參與不夠深入目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模式的構建和策劃都是由學校進行的,企業一般只負責“下單”和“接收畢業生”,中間環節缺位嚴重。企業和學校在合作過程中,缺乏主動機制,對學生了解和掌控不夠,難以留住人才。
二、高職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善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職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模式自身、企業參與不夠、學校實施不到位等方面。通過改進這些方面的不足,對提高“訂單式”人才培養有很大幫助。本文認為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善可以從以下3方面入手:
(一)加強教師職業培訓
教師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主體。只有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技能水平。所以旅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要加大教師職教能力的培訓力度,學校要構建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特別是針對青年教師,通過參加企業培訓,到企業生產實習,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為后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奠定基礎。
(二)建立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是促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重要手段。學校和企業對于“訂單式”人才培養停留于形式,參與方認識不夠,激勵不到位。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激勵措施(和學校評優考核掛鉤)來推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企業可以通過獎金措施來吸引高校、學生參與其中,共同推廣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三)建立企業
———學校———個人“訂單式”人才培養信息平臺政府部門可以建立一套包括企業———學校———個人的“訂單式”人才培養信息平臺,方便三方能夠實施動態監督。同時通過平臺也可以對人才模式的制訂、實習等工作內容進行討論,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平臺還能形成示范效應,對“訂單式”人才培養起到宣傳作用。
三、結語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職教培養模式,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一條探索性發展道路。本文通過分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總結出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分別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自身的局限、“訂單式”人才培養定位不準、傳統教育模式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阻礙、企業認知度不足及參與不夠深入4個方面。同時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為后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提供借鑒。
作者:儲成芳 司首婧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