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探究
一、關于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提出的,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在能力,開啟了素質教育的先河,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工作中。它要求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在尊重現實基礎上的個性張揚。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在確保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實現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杜絕兩極分化。作為數學老師,除考慮數學專業的教學,這也是其應該考慮的因素,要講究教學策略,關愛學生,開放教學,尊重學生個性并且追求整體素質提升。
二、關于開放性數學教學
開放性教學方式遵循“升本教育”的理念,遵循發展個性、學生為主、知識遷移和和終身學習的原則。開放性數學教學是一種教育理念和動態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數學素質全面發展為主旨,以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核心,把“數學問題”作為有效載體,創建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探索機制。重點是為了培養學生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認知的策略,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情感?!伴_放”體現在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
三、初中數學如何采用開放性教學
生本教育的理念體現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采取開放性教學的方式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安排開放性教學內容。
以往的數學教學,多以教科書上的內容為主,缺少其他能夠引導學生啟發思維、提高應用能力的課堂外內容。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綜合應用能力、思維固化局限。而生本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學要提升教學目標,以生活為落腳點,根據學生實際選取具有開放性的豐富的教學內容。如,進行幾何教學時,可以列舉央視大樓的外形、筆記本電腦的形狀等等,在進行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時,可以列舉彩票中獎的概率等等,總之,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生活之中來選取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
(二)設置開放性教學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通過科學地設置開放性問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助于變“填鴨接受式”學習為“發現式”學習,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獨立探索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一個幾何題:順次連接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就可以把它改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果畫一個四邊形,會是什么特殊四邊形?并且證明”,或者用多媒體演示形狀不斷變化的四邊形,讓學生認真觀察中點連線組成的四邊形,進行猜想并證明之后,繼續提問:要使所得四邊形為菱形,對原四邊形該有什么新的要求?要使所得四邊形為正方形,還要什么新的要求?通過對原問題的改造,把一個常規的問題變成一個“開放題”,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啟發學生,自行得出結論。
(三)運用開放性教學方法。
要本著尊重、理解學生的原則,通過多媒體教學、分組探討、課外實踐等豐富多樣、開放靈活的教學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如,在引導學生總結圓內接四邊形性質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演示讓圖形自己來說話,通過隨意移動四邊形四個頂點,調動學生的感官直覺得出結論。又如,講解上述幾何題目時,在設置開放性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讓每組組員分別擔任主持人、猜想員、求證員、講解員等共同研究解答每一個提問,最后由各組講解員作為代表為大家說明結論,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
(四)進行開放性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為了準確地發現學生在學習方法、技巧、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全方位提高。要改變以往“分數至上”的原則,建立開放性教學分析、評價體系,要進行預習、課堂、復習、作業等全過程的表現分析,給予較為全面中肯的考評,有利于挖掘潛能,實現全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比如,一個數學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也許在某些課堂的討論中有優秀的表現,也許有積累錯題的好習慣等,也要給予及時和充分的肯定與鼓勵。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采取開放性數學教學是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要求。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的全過程采用開放性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創新創造的能力,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這樣,一定能夠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作者:陳啟忠 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