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視野下成人教育課程內容分析
一、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社會學分析
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進行社會學分析,就要聯系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把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與之相關的社會情境關聯,將課程內容放置在其產生并持續發展的社會脈絡之中,以此來分析各種社會力量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吳康寧在其《課程社會學研究》中提到,課程內容作為一種既有文本,象征著它衍生并存在于其中的幾種不同的“場域”(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空間),對課程內容的社會學解讀,需要從三個場域展開透視,即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構成的“社會場域”,由整個課程系統貫穿于其中的“教育場域”,以理論思維的形式影響著課程內容編制的“學術場域”。這三種場域共存于社會整體之中,決定、規范或影響著課程內容的制定與實施。因此,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社會學分析也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
(一)“社會場域”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
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構成的“社會場域”,是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主要決定力量,各種社會力量憑借自身的優勢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滲透到課程內容之中,對課程內容的制定、實施帶來一定的影響。社會政治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最為直接,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政治本身就是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國家意識形態灌輸的職能。無論是直接開設政治課還是舉辦有關政治方面的講座、參觀活動,通過在成人教育中實施各式各樣的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化和繼續政治社會化才能順利進行,其灌輸國家主流思想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2)政治決定了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國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或間接規定課程中所要包含的內容,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等。社會經濟多是根據社會的需求來間接影響成人教育相關課程內容的選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曾經提到,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新的就業機會的出現強烈地激起了教育上的擴張。人們過去所接受的單一的技能培訓已不符合時發表展的要求,創造性人才、復合型人才成為社會的新寵。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一些成人不得不重新投入學習,提升自己現有的能力以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成人教育課程內容必須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傳播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滿足成人的各種實際需求,那些過時的、備受冷落的課程內容必將被淘汰。社會文化與成人教育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著名教育家葉瀾在《教育概論》中指出,課程內容來自于社會文化,但又不是文化的簡單復制。文化造就了課程,文化作為課程的母體制約并決定了課程的內容。如在學習型社會的推動下,成人教育課程內容必將更多的涉及終身學習的理念。另一方面,課程內容作為文化的載體,擔負著文化的繼承、傳播與創新的任務,離開課程內容,文化也就失去了最有利的傳播途徑。成人教育課程還能夠根據成人的身心狀況特點以及當前的主流教育思想,賦予已有文化傳統以新的文化意義,使原有的文化在性質、功能等方面做出相應改變,以衍生出新的適合時發表展的課程內容。
(二)“教育場域”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
所謂教育場域,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參與者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以知識(knowledge)的生產、傳承、傳播和消費為依托,以人的發展、形成和提升為旨歸的客觀關系網絡?!彼钦n程內容存在的核心場域,也是課程內容的核心影響域。在教育場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與課程之間構成了一張客觀的關系網絡,而教育內容則是其中的關鍵性要素,如教師通過組織和講授課程內容來與學生互動,學生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學習來實現與教師及其他教育者的交往,教育管理者的活動也是通過對課程內容的組織、控制等形式來實現的。教育場域之中的權力中軸主要是知識和權力聯合形成的文化權力,文化權力具有一定的支配性和霸權性,因為它決定著該場域內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置要符合其意識形態。此外,教育場域內的媒介資本主要是文化資本,教育場域對文化資本的傳播也是依賴于課程內容,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安排來實現所要達到的目的。教育場域是從一種新的視角對課程內容做出新的理解,成為分析課程內容的一種新方法。
(三)“學術場域”對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
學術場域是由社會、學術活動、教師等各種因素建構而成的特定的行為空間。學術場域一方面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同時它又具有較強的自主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人教育迅速發展,規模急劇擴張,形成了龐大的成人教育系統。尤其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成人教育的研究進行的如火如荼,為學術場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術場域對課程內容的影響有兩個方面。首先,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教育者,皆身處特定的學術場域之中,有什么層次的場域就造就什么樣的學者,換句話說,場域的理論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內容編制者理論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并進而通過課程內容體現出來。成人教育理論發展水平越高,成人教育課程就越能得到指導,課程內容也就越完善,使其充分適應成人的發展需要。其次,人們通常認為學術場域是一個純粹探求真理的世界,學術場域中應該是一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其實不然,每一特定學術場域內部,任何一種文化資本都有著被學界同仁廣泛接受的強烈愿望,這是因為課程內容需要完善的理論知識,并且往往只有在學術場域中占據較高地位的學術門類才有資格進入課程內容中,所以每個學術流派為了占有學術場域的支配權、話語權,便極力推廣自己的學術理論觀點。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門課程存在多種版本教材。
二、關于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社會學思考
從社會學角度看,成人教育課程內容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成人進行社會控制的手段之一。由于成人教育課程內容對社會變化的敏感程度最高,反應速度也最快,往往最能夠影響其他學校教育機構課程內容的改革和創新,因此,在安排成人教育課程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簡化課程內容,降低學習難度
對處于成人教育中心地位的教育內容而言,要滿足不同層次成人的需要,融入成人生活,走進成人的“生活世界”,從而建立新的生活、學習狀態。但是現行的一些課程內容,過于雜亂,有些是成人根本不需要的;在教材的編排上,有些語言晦澀難懂,超過了一般成人的理解能力。因而要改變過去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繁蕪叢雜的局面,根據成人實際的生活工作需要,適當刪減一些內容,講求課程實用性,增強針對性。同時,成人課程用書語言要簡潔明了,要充分考慮成人獨特的社會生活經驗。
(二)緊隨時發表展,更新課程內容
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即使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也未必能夠及時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因此作為成人“充電”的重要途徑之一的成人教育,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更應該推陳出新,與社會同步發展,改變注重繼承、輕視發展的現狀。成人教育學?;驒C構要克服課程內容知識老化、缺乏現代性的弊端,增加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既能反映時代的要求,又能滿足成人當下的學習需求。
(三)依據現實需要,豐富課程類別
現今的成人教育課程內容仍然呈現“一邊倒”的情況,絕大部分仍是關于提高成人學習者知識與技能,成人教育課程內容乃至整個成人教育領域對成人所面臨的困境關懷都不夠。對此,我們可以借鑒課程理論專家泰勒的做法,他把社會生活分為七個方面:“健康”、“家庭”、“娛樂”、“職業”、“宗教”、“消費”、“公民”,我們可在綜合考慮成人所面臨的社會狀況和生存狀態的情況下,增加一些如“健康”、“家庭”、“消費”、“公民”等方面的課程內容,豐富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類別。由于成人在社會中扮演著多種角色,生活壓力較大,課程內容中尤其要注重對成人精神世界的關注。
(四)以成人為本,創新選擇模式
有研究認為,成人教育,特別是成人學歷教育中,在選擇課程內容時,通常是借鑒普通教育的選擇模式,而非“創新”。此種選擇模式導致的后果是課程內容遠離成人實踐,無法將其用于生活、服務生活。因此,要創新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模式,就要以“問題”為本位,注重從成人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汲取知識,以此做為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同時,也要重視學以致用??茖W、合理的課程內容對提升成人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成人學習者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背景下,伴隨著科技飛速發展、社會日益變遷,如何準確、合理地掌握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向、豐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將是成人教育研究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成人教育既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邁入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其課程內容必須以成人的現實生活為出發點,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以更好地為成人學習者服務。
作者:陳瑩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