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思考
一、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語文來源于生活,我們的生活需要語文。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繼而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欲望,化被動為主動,用心感受語文的魅力,發現語文之美,在生活中學習,通過學習便利生活,獲得知識陶冶情操。過去的語文教學更側重知識的傳播,技能的訓練,主要重視課本的教授。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給學生造成負擔,為學而學。教師在備課時注意課外知識延伸,聯系生活實際,讓教學貼近生活,這樣學生在學語文知識,閱讀文章時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教學能夠更好地揭示生活賦予作品的全新含義,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生活,享受生活,享受學習知識,獲得新知的過程。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搜索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本的理解。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在教導語文時,教師要盡量設計相關情境,把課本內容編成短篇故事,讓學生們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體會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命運和性格特點,這樣的學習方式比單純讀課文,背課文更容易理解文章精髓。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陽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談心。如果僅限于玩味語言文字,可能學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給學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學生回家后在課文描繪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段文字的感悟定會像品茶那樣,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無窮。
二、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點播。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自主性還沒有建立,教師在教學過程里要十分注意規避學生學習的盲目性。語文課文的學習要有層次,積極鼓勵學生閱讀文章,思考課后問題,有疑惑及時提問。教師要負責把學生們普遍反映的問題進行提煉和總結,進行一一解疑答惑。這樣可以減少問題的重復性和學生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課堂氣氛,積極活躍的上課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快的進入學習語文的狀態,積極思考老師提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不會亂了陣腳。很多知識具有相同性,學會把知識進行遷移,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有時看來很復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鼓勵學生在做題時多問自己個為什么,有疑問才有進步,不要不懂裝懂、似懂非懂,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想象力是學好語文非常需要的能力。創造性的學習離不開想象力。想象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不局限在一個小框框里面。寫作尤其需要豐富的想象。例如有次作文課我給布置了一個很簡單的題目要求,希望學生展開想象力描寫一朵花,其中一位學生描寫的非常生動。她寫道:我家院子里有一株月季花,開的非常美麗,粉粉的顏色就像媽媽展開的笑臉。風輕輕吹過為花朵梳理頭發,小鳥在樹枝上吱吱喳喳討論著花朵的美貌,小蜜蜂嗡嗡飛來飛去最終也因為它的美貌落在這朵粉色的月季花上,我喜歡這朵月季花,不僅僅是因為它開十分鮮艷,而是因為這是我和媽媽共同種下的月季花。這篇短文里面,這位學生充分運用了自己的想象力,風吹花朵,寫成風為花朵梳頭,小鳥叫聲是在討論花朵的美貌,蜜蜂采蜜是被花朵吸引,最可貴的是結尾的升華,小作者對于月季花的喜愛是出自于對母親的愛。
三、結語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接觸語文的起點,教師要十分重視對于學生想象力,思考能力的培養,通過語文課外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
作者:李麗 單位:河北省青縣金牛鎮大杜莊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