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設計探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中的兩個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
(一)過分強調活動形式,而輕視活動的內容。
活動教學關注的不僅僅是課堂上學生們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們在表演中的收獲和成長,也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比如在七年級下冊《揚起自信的風帆》一課“我能行!”一框中,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為“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要形成積極向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培養悅納自我的愉快心態,在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知識與技能上要了解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在過程與方法上使用創設情景法。”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師設計一個教學環節:在學生了解自信的含義和特點之后,讓學生三五人自由組合編排情景劇,主題為樹立自信、增強自信。學生在8至10分鐘的準備時間之后開始表演,剛開始時學生不太敢于表現自己,這時教師激勵學生,“敢于主動地第一個到臺前表演的其實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學生受到鼓舞后,就會有的小組大膽主動上臺表演,表演之后,由于學生的表演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先讓表演的小組對自己的情景劇進行簡單的介紹創作思路及要表達的思想,并且進行自我評價,之后教師又讓其他小組對表演小組進行評價,在學生們討論和評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深入總結,結合情景劇的內容及學生的表演方式,上升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中來,讓學生深刻體會情景劇的活動不只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內容上能培養學生悅納自我的愉快心態,從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輕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教育者都開始放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在實際的課堂中,尤其是在活動教學中,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的問題漸漸突顯出來。施良方教授認為“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因此,在活動教學中也不應該輕視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反的,在活動教學中應更加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創設活動情景到點撥學生思路,指明方向,啟發學生活動的創新思維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在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鼓勵、支持、引導等手段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比如在七年級上冊《做情緒的主人》一課,豐富多樣的情緒一框中,教師設計活動,利用學生們喜歡并擅長的QQ表情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情緒的豐富多樣性,并根據本課重點“了解情緒對人會產生不同的作用”著重引導每個學生自行設計一段QQ上的對話,中間必須使用到教師指定的表情,學生在此活動中不僅深刻的體會到不同的情緒對人產生不同的作用,而且,在教師有意引導下充分感受到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而教師在此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通過一些表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及時引導和評價。
二、總結
活動教學,在課堂上表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與師生,生生在情景中交流活動的統一,而在課堂外更需要教師下功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知識前沿和時事熱點,理解教材,用活教材,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引導道德認知,升華知識、能力和覺悟,還原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知識結構。
作者:王娜 單位: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星海國際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