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推廣下的農業機械業發展研究
一、現階段農機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農機推廣隊伍落后
由于農機推廣涉及的地域多為縣,鄉村,其工作地點決定了農機推廣人員多為本地技術人員。而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農機推廣工作人員往往存在人員不足、年齡過大,工作積極性不高,專業化水平較差,甚至不乏離崗現象。這樣的農機推廣群體難以將新技術、新機具適時的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有的丘陵地區,甚至以地形地貌為由,拒絕新機具的推廣。這樣的農機推廣現狀,嚴重拖滯了農業生產的快速前進。
(二)農機推廣經費欠缺
農機推廣涉及較多的經費使用,如下鄉、示范、使用補償等等。而我國基層的農機推廣站在經費的申請上往往得不到重視,經費下撥較少,對于新型農機具的推廣應用容易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使得農機推廣工作無法繼續進行。農機推廣站得不到足夠的經費,就不能深層次的對農機進行推廣,也就無法將新技術傳播到農業生產中去,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阻礙農業機械業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作用較小。
(三)農機推廣手段單一
目前的農機推廣主要模式是申請經費,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引進新型農機,新農機直接銷售,售后服務帶動新技術的應用。這種推廣模式在以前完全可以實現農機推廣的目的。而現階段,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的改善,再用這種農機推廣模式已經跟不上農業生產的需要,一些農戶甚至自行去外地引進新農機,雖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但仍樂此不疲??梢?,農機推廣部門必須從實際出發,改變農機推廣模式和策略,加快農機推廣步伐,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
二、加強農機推廣促進農業機械業發展的對策
(一)組建專業化的農機推廣隊伍
農機推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須首先從推廣隊伍著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農機的推廣具有主導作用。因此,組建專業化的農機推廣隊伍勢在必行。其策略可以從以下幾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1)人才引進。引進有意在農機推廣中一顯身手的專業人士,提高推廣待遇,從而使其推動農業機械業不斷向前發展。2)加強培訓與溝通。對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機,農機站可以考慮將推廣人員推送到設備廠進行技術溝通與培訓,并加強同行之間的聯合與交流,使得農機推廣形成一個專業化、聯合化、集約化、制度化的模式。3)調動農機推廣人員的推廣積極性。農機推廣是較辛苦的一份工作,農機站應該建立完善的獎勵制度,允分調動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將人的欲望轉化為推進農業機械業發展的“生產力”,才能更好的對農機推廣負責。
(二)農機推廣經費自主化
所謂的自主化,是指農機推廣不局限于向國家申請推廣基金,更重要的是看到新型農機的市場化。從市場運作角度,進行推廣資金的投放、回攏,最終實現自主化。由于現階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基層部門的改革后,鄉鎮的農機站已不復存在已并為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多元工作體系,為此,農機推廣站已經失去了其固有的地位。此時,縣農機站必須從市場角度出發,把握發展機遇,對新型農機做好調研,大膽走市場路線,將自主資金和國家推廣資金集合起來,進行新型機具的引進,推廣,從而即實現農機的有效推廣,又擴大了農機站的自主資金,為后續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三)農機推廣手段實現多樣化
農機推廣手段對農業機械化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多樣化的推廣手段,才能較快,適時的將新型農機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去,從而從整體上推動農業機械業的發展。因此,縣農機推廣站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推廣手段的綜合運用,結合實際情況,推陳出新,達到雙贏的效果。1)更新傳統推廣模式。傳統推廣模式的主動性較差,盡乎于等客上門。所以,市場經濟環境下,農機站需要將推廣人員推出,搞“上山下鄉”活動,既能摸清農戶對農機的渴求度,又能把握市場方向,并能夠將新技術引領至農業生產中去,提高農業機械業的整體水平。2)示范帶頭模式。新型農機推廣離不開示范作用,說的再好聽也沒有實踐來的強硬。推廣人員可以成立項目合作組,對所需推廣的農機及相關技術進行設點示范,以點帶面進行輻射推廣,從實踐上說明農機的優點,加強可信度,有利于進一步推廣工作。3)聯合模式。即與農機生產企業聯合推廣。農機具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由農機推廣站提供,并負責回款。農機技術推廣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農業,而這種聯合推廣模式既解決了農民對農機的可信度問題,又為農民對新農機故障的維護提供了保障,給農業生產帶來便利。同時,還能將問題通過農機推廣站進行迅速回饋,對技術更新起到重要作用。
三、結語
現階段,我國農機具的推廣固然有一定的障礙,但農機推廣站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針對自身的固有問題,進行自省、自理、自清,突破局限,抓住機遇,加強農機推廣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為高效農業、清潔農業、綠色農業做出應有的努力。
作者:趙文 單位:廣西崇左市天等縣都康鄉農業服務中心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