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旅游的發展現狀和路徑研究
一、創意農業旅游
1.創意農業的內涵
狹義的傳統農業指以土地為依托,以人的身體勞作為主要手段的種植業,其作用主要解決糧食問題。廣義的傳統農業還包括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業副產品。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傳統農業內部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業機器化和農業規模擴大化成為趨勢,社會生產力的整體提高使現代農業發生了一系列資源整合。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傳統農業在形態和目的上產生了新變,最先出現的是不以農產品的產量多少來衡量的產業價值的“休閑農業”,它把農業從外在形態和最終目的上與傳統農業區分開來。這是第三產業向農業和農村的滲透,打開了農業向廣闊空間發展的第一步,在休閑農業的基礎上,第一產業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更加靈活多樣的產業形態,概括起來,稱為創意農業。創意農業是多種理念的總稱,它的實質是新觀念和新的思維方式對傳統農業的改造和發展。“創意農業就是借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生產融入生產、生活、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形態。”創意農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農業失去傳統社會的土壤,在工業時代里的轉型,它用現代的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的一個分支,創意產業的核心不在于有形資源的多寡,它倚重的是來自人本身和知識本身的力量,它的資本構成不依賴傳統產業所說的硬性資本,而是把土地、資金和資源作為改造和利用的對象,而不把它們當成產業運作本身。“創意產業強調無形資源和主體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高級人力資本、知識產權資本、技術資本和文化資本等軟性資本成為其核心驅動要素,其中,特別注重人的創造力,強調文化要素的推動力。”創意產業與農業結合,是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而這兩者的結合不僅僅是概念上的結合,運用到實際的產業運作中,便出現了創意農業旅游這一新的產業形態。
2.創意農業旅游的內涵
創意農業旅游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利用創意產業的知識來開發農業資源,增加其旅游功能,這不僅是農業向外擴散的途徑,也是旅游產業為發展自身滋生出來的新創意。“旅游企業組織結構開始由縱向一體化逐漸向橫向一體化、混合一體化、虛擬一體化轉變。”這里所說的橫向一體化便是旅游業利用自己的旅游意識和旅游精神對其他一切具有可觀賞性的事物進行改造并將其融入旅游產業的過程。而混合一體化,顯然是試圖打破傳統觀念中比較局限的旅游客體,把值得觀賞的任何景觀都可以開發成為旅游業的旅游客體,當然,這些資源可以是實體的,也可以是虛擬的。創意農業的概念和形態需要一種輸出模式,而旅游業是最佳的合作對象,兩者結合是一種雙贏的產業融合,是傳統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的最佳選擇。創意農業旅游的核心有兩點:其一是農業在創意產業的整合下是否能產生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形態,其二是旅游業是否能將這種新的旅游資源推廣出去,開發出有競爭力的旅游形式和旅游產品。
二、云南創意農業旅游發展現狀及其優劣勢
云南是旅游和農業方面都充滿特色的地方,它自身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再加上地理、氣候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云南成為實施創意農業旅游最佳的首選地區。多年來,云南本土的創意農業旅游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如紅河哈尼梯田的開發、圍繞“茶”形成的茶產業,還有一系列創意休閑園、創意農業產業園。這些成果為云南的旅游帶來了一定的亮色,但還有諸多提升空間。
1.云南創意農業旅游發展現狀
云南是一個農業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自古以來農業就是其主要的生產方式,在面臨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的問題時,云南省充分利用自己獨有的優勢,將農業與旅游業結合,呈現出一系列非常有代表性的創意農業旅游案例。著名的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201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后,當地政府展開了對哈尼梯田的數字化保護開發,借助互聯網平臺在都市中尋求高端客戶群認養梯田,形成到紅河體驗哈尼梯田的固定客戶群。哈尼梯田本身是不具備旅游功能的,它有自己的自我循環系統,所以對哈尼梯田的旅游模式主要以感知自然的體驗式度假方式為主。當地政府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把人與自然相結合的遠古體驗方式作為開發哈尼梯田的最主要方式。除了哈尼梯田之外,西雙版納傣族橄欖壩在當地政府的參與下也逐步升級為獨具田園觀光的旅游產業。它包括農耕勞作體驗、田園作物科技講解、農耕祭祀展演、創意農業DIY、田園在線農產品開發等旅游項目。除了利用像哈尼梯田和西雙版納橄欖壩等當地獨有的農業景觀之外,云南的創意農業旅游還致力于對農產品的獨特加工,在農產生產中加入特有的云南文化,使之成為具有云南特色的全國品牌。其中最為著名是玉溪市的甜馨“貓哆哩”農業基地,它通過開發新型栽培技術,創意設計“云南十八怪”農特產,增加了農產品的文化趣味,提升了酸角、芒果、番茄蓮等產品的附加值,甜馨成為農產品加工的重要基地。把云南獨有的農產品變成旅游文化的一部分,打民族文化和特有資源的組合拳,依靠旅游的人流推廣云南的農產品,是其主要策略。除了創意農業旅游基地,云南省還發展了很多創意農業休閑園,創意農業生產園和以茶為核心的茶產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評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的云南騰沖縣和羅平縣。此外還有昆明福保村、麗江麗水寨、宣威市萬松居民族園以及獲得中國最有魅力鄉村稱號的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鄉芒景村。在推廣農產品之余,云南重要的經濟作物茶葉也成為一個重要的開發對象,以普洱茶聞名于世的普洱市,就以打造普洱茶產業為重點,先后創建了有機茶園基地,普洱茶波蘭苑和茶馬古道旅游等以茶文化為核心的產業模式。整體來看云南的創意農業旅游,每個項目的開發都離不開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將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對地域文化進行再編碼。
2.云南創意農業旅游發展的優劣勢剖析
云南在生態上具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云南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多樣性的生物資源以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風景資源等元素是云南創意農業旅游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突出優勢。自然資源、多民族、農耕文化是云南省發展創意農業的條件。云南獨特的位置造就了云南的獨一無二,從氣候類型來看,云南處于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其氣候類型極具多樣性。而且境內河流和湖泊縱橫,各種地質現象復雜多樣。云南的總體地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6740米,最低點76.4米。海拔跨度大,地貌類型豐富:高山、峽谷、丘陵、臺地、河谷地、盆地等。山地94%,盆地6%。由于受地形的影響,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米,溫度即降低0.6℃左右,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云南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168個,總面積326萬公頃;風景名勝區64個,總面積130萬公頃;森林公園48個,總面積111萬公頃;國家地質公園5個;世界遺產2個(三江并流、麗江)。眾多的高原湖泊、高山峽谷、雪山冰川、石林溶洞、熱帶雨林,構成了類型齊全、規模宏大、品位極高、風格各異的自然奇觀。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省,而且位于邊境線上,是通外口岸。它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區,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種,人口超過100萬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壯族5個。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約140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26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和豐富獨特的節慶活動,尤其是各民族的民族服飾、婚俗禮儀、飲食歌舞、宗教文化和民居建筑等,使云南贏得了“民族文化大觀園”的贊譽,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游者。云南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遺址,標志著云南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云南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地方文化,閃現著滇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如古青銅文化、貝葉文化、南詔文化、東巴文化、彝文化、古爨文化、康巴文化等,不僅豐富了云南旅游的文化內涵,而且是文物考古、民族研究、跨文化尋訪的理想之地。云南天然的資源優勢非常適合發展創意農業旅游,目前在這方面也取得了成效,但旅游資源的開發也面臨升級問題。文化科技元素、資本投入、現代管理等要素在云南創意農業旅游中的作用有限,亟須提升和改善,導致創意農業旅游的產品更新和經濟產值受到制約。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對文化和創意的投入,但是綜合看云南的創意農業旅游,仍然停留在農業觀光的階段上,真正應該著力的文化特色沒有發掘出來,出現了形式單一、內容干癟、互相模仿的現象。除此之外,云南創意農業的發展還呈現出產業類型單一,產業鏈缺失的問題,究其根本,是由于缺少整體規劃,出現了各自為營的局面。各個地方單獨發展,使創意產業園區本身被孤立,無法形成聚合優勢,而且各個產業之間缺少和諧、可持續開發的關系,難以形成良性的循環鏈條,基本上處于無目的任意發展狀態,極大地制約了創意旅游業的發展。創意農業旅游滯后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對創意產業本身的認識不足,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創意產業具有靈活性強、無本可學的特點,目前最為缺乏的是真正的創意農業研究人才,所以缺乏品牌塑造的人才,也沒有市場推廣的人才。云南農業科學院專家說云南創意旅游“塑造創意特色農產品、農業品牌意識和系統對策尚顯不足、特別是通過市場化運作,強化創意設計包裝和持續性開發與優化,塑造出在云南省、全國知名的特色創意農業品牌。”
三、云南創意農業旅游的創新路徑
云南創意農業旅游應該從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各階段融入現代技術和創意,以提升產品附加值。在文化創意、模式創新、產品創造的思路下,為創意農業旅游融入文化、資本、管理、科技、生態等要素,促使創意農產品達到多元化、信息化、數字化、文化。力求滿足現代都市人高端、多樣、獨特的文化消費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狀態,促使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農民市民化。
1.可供云南創意農業旅游借鑒的經驗
云南創意農業旅游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更進一步完善發展觀念,克服自身在發展中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首先可資借鑒的就是國外已經發展出來的很多旅游模式,目前國外的創意農業旅游主要有三種形式:傳統觀光型、都市科技型、休閑度假型。比較普遍的旅游內容是“參與體驗、度假、娛樂休閑和享受農家住宿飲食等服務產品與旅游產品。”與這種旅游方式配套的市場趨勢必然是“旅客的本土化、城市化、家庭化”,所以現在西方很多國家的農業旅游形態都是私營化、小型化、兼營化和分散化。這在西方是非常流行的模式,云南省在發展創意農業旅游的過程出呈現出很多精致的小型創意農業旅游項目,完全可以借鑒西方這種模式。但是在社會化大生產的背景下,我們最應該借鑒的還是那些規模大、專業程度高的創意農業旅游經驗。比如,新加坡創建的農業科技公園,轉變傳統意義上公園的功能和模式,創建專業性極強的農業科技公園,把休閑、娛樂、科技和農業融為一體,這是典型的農業和科技展出的實例,把公園這種政府公益項目變成創意產業。云南有豐富的資源,但是缺少對文化觀念的突破和創新,難以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去開拓創意農業市場,新加坡的公園創意就是一次成功的觀念嫁接案例,值得學習。馬來西亞政府全然不像新加坡那樣利用文化概念,他們通過打造專業的農村旅游區作為科技示范和生態保護的樣板,把對農業園區的保護專業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馬來西亞的經驗正是補充了云南在發展創意農業旅游中缺少專業精神和制度規劃這一項,其經驗也可以被借鑒。
2.云南創意農業旅游可以突破的局限
創意農業旅游是一種新興的產業模式,想要很好地利用這種模式,首先要理解“觀念價值”在創意農業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也即是創意產業的靈魂是什么。“商品的市場價值可以分解為使用價值和觀念價值。”創意的本質是創造和挖掘觀念價值,捕捉或者制造那種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尋常的體驗與感覺的東西。“當人的創造力成為經濟增長主導資源時,資源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和廣泛拓展,一些具有歷史積淀的物質載體、一則神奇的民間傳說、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元素均可納入資源的范疇,可加以開發和利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有用的資源。”創意產業的根本就在于對觀念的認識和利用,如何把觀念變化成資源,進而創造出價值和利益。只有從源頭上理解了觀念資源的內涵,打破思維局限,才能發現和創造更有價值的創意農業旅游模式。其次,是對整個創意產業中各階段產業鏈的再認識,創意產業是一個跨越傳統產業經營范圍的交叉產業,它并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條具有上下游關系的產業鏈。任何一個元素的創新和變革都需要與之相適宜的一整套模式的變革,產業升級不僅僅是單一的觀念創新就能完成的,而是整個鏈條互相合作、實現最佳運作效果的產物。“現代農業的關鍵就是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發表展理念引領農業。”云南要把創意產業農業旅游做好,就要依靠特有的農業資源,從根本上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打造因地適宜的結合模式,用創意觀念為兩者打造適宜而有效益的產業鏈條。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完成產業鏈的整合創新,那么,局部的創新寸步難行,而且效果不大,難以完成最后的產業再造。最后,是對目前云南省現有的創意農業旅游路徑的改造和突破,所謂的農業旅游,如果不打破“吃農家飯、住農家房、做農家活、看農家景”的淺層次農業旅游模式,就很難得到新的發展。目前,我們的很多農業旅游模式都屬于觀光農業,但是我們當前的觀光休閑農業意味不足,是經過城市化改造的觀光,這樣單一的觀光農業不足以稱之為創意農業旅游。創意農業旅游是根據當地的特點,融入文化精神和創意想象一種新型產業鏈條模式。它一定是有精神內蘊和文化傳統創新行為和思想精藝在其中的,否則難以形成有特色、有規模、有新意的產業模式。
作者:周依依 穆娟麗 單位:云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西北大學文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