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幼兒教育論文
一、湖南省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湖南省湘鄉市的私立幼兒園需要辦理“八證”才能通過學區審批,辦證環節復雜,耗費時間長達幾年,其中資職代碼證的辦理還需要10萬元人民幣作押金。作為投資人的幼兒園園長表示,私立幼兒園處在慘淡經營的狀況。幼兒園教育重在開發孩子智力和動手能力,但是聘請專業幼師工資太高而農村幼兒園以留守兒童居多,學費普遍偏低,因此他們不得不通過擴招學生和裁減老師的手段來平衡收支。湖南省長沙市桃花坪智藝幼兒園負責人表示,20世紀90年代政府對農村幼兒園給予了很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而現在政府對農村幼兒園投入已大幅減少。
二、湖南省農村幼兒園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湖南省農業人口大省的現實狀況
湖南省位于長江中游,是一個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轄14個市州,122個縣區,2354個鄉鎮,4747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669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20.02萬人,占總人口的64.5%。近年來全省大批農村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是勞動力輸出大省。2004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291.76萬人,其中跨省勞務輸出730萬余人。[5]農村人口數量多,外出務工人員比重大,留守兒童數量眾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農村幼兒園教育負擔重、壓力大的問題。
(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弱勢地位
在現存的城鄉二元經濟模式的嚴格限制下,經濟發達的城市優先,不僅造成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也導致城鄉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的兩極分化。城鄉二元結構對人口素質、社會環境等方面存在很多潛在的影響,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與城市相比較低,這反過來又作用于教育,對農村幼兒產生很多不利的隱性影響,進一步拉大城鄉學前教育差距,造成“一代貧困,代代貧困”的惡性循環,實現城鄉二元結構的“再生產”。
(三)幼兒園教育游離于義務教育之外的尷尬處境
幼兒園教育問題的根本還在于幼兒園教育游離于義務教育之外的尷尬處境。作為人生發展的奠基性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和終身教育的開端,幼兒園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既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又不像高校一樣對生活和就業產生重要影響。政府不夠重視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導致幼兒園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我國政府對幼兒園教育的經費投入一直以來僅占教育經費總數的1.2%~1.3%,年生均經費僅200余元,遠低于國際平均值3.8%,也低于巴西(8%)等發展中國家。相對于其他各級各類教育,幼兒園教育處在邊緣和相對欠發展的狀態,這是了幼兒園教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決湖南省農村幼兒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從制度的根本上把義務教育延伸到幼兒教育階段
9年制義務教育是建立在傳統教育從小學開始的基礎上。既然現在的教育已經全面從幼兒園開始了,所以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把義務教育延伸到幼兒園,形成12年制義務教育。我們現在對幼兒園教育事業在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性作用認識不夠深,沒有從國民教育戰略高度認識幼兒教育地位和問題的嚴重性。
(二)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幼兒園教育發展模式
在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以前,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不應該完全交給市場運作,必須要實現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幼兒園教育發展模式。特別是對于經濟落后的地域,政府投資要相對更多,以保證其幼兒園教育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在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投資力度。
(三)保證條件建設一支有專業素養的農村幼兒園教育幼師隊伍
建立農村幼師資格評定制度,明確農村幼師職責和要求。同時,提高農村幼師的福利待遇,增強職業吸引力。組織幼師繼續教育培訓和考核,同時多渠道擴招農村幼師,優待回鄉發展家鄉幼兒園教育的本專科畢業生。
(四)人性化地完善農村幼兒園審核管理制度
目前,農村幼兒園教育主要是民辦,民辦教育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對于農村幼兒園的審核和管理就尤為重要。一方面,對于具備條件的幼兒園,應該減少審核辦證環節,給民辦教育提供人性化服務;另一方面,對于“黑幼兒園”,要嚴厲查辦,確保農村幼兒都能進入正規幼兒教育。
(五)傳播和普及有關農村幼兒園教育先進理念
農村地區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忽視或小看幼兒園教育給幼兒成長帶來的影響,造成了家長與幼兒園脫節、學生與老師脫節的現象。因此,我們應該及時傳播和普及有關農村幼兒園教育的先進理念,讓農村幼兒的家長、老師進一步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重要程度。可組織優秀幼師志愿者下鄉宣傳,鼓勵優秀幼師返回農村教學。對于一些偏遠貧困地區,我們可以進行個案建設,重點建設,樹立典型,然后逐步延伸到各地農村。建立生動有趣的幼兒科學教育的多媒體數據庫,吸引農村幼師主動播放、學習、模仿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水平。
作者:文廣 劉紫珺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