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學論文
一、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現實意義
生活是孕育各種哲理的課堂,對一個人的教育意義是最為直接的。政治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用抽象的概念表達出來的,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發生混淆。而將具體的現實案例引入課堂能夠更深層次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經濟部分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政治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深層地了解國家的法律規范,從而提升學生的法律認知能力;文化部分可以培養學生對精華與糟粕文化的辨別能力,促使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哲學部分能加深學生對自然、社會以及個人等的思考,為學生的長遠學習與發展提供思想指導。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是促進高中生正確觀念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極具指導意義。
二、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一)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實例
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收集相關的社會信息,通過與學生分享、分析與探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中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社會,但其閱歷與認知方面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融文字、圖片與視頻等信息材料于一體的特點,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講到《多彩的消費》一課的時候,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在不同的消費觀影響下人的消費情況的圖片,并具體闡述各種消費觀對人生活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及如何做才能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學生的現實意義重大。
(二)課堂教學還原生活情景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是教師可以嘗試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充滿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影響下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例如,筆者在《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為使學生充分了解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職能,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將貨幣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以及世界貨幣等五種職能以情景劇的形式演繹出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通過具體情景的還原使學生真正掌握貨幣的各種職能。
(三)進行生活化的課后延伸
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會為學生預留一些生活化的實踐性或思考性的習題,旨在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與獨立思考能力。例如,筆者在講到《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課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身邊的人進行走訪,并探尋每個人對自己“當家作主”有什么體會,以強化學生對“當家作主”的理解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擁護。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強調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同時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極為高效的教學模式。
作者:肖芳 單位:江蘇黃橋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5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