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的休閑農業論文
1促進海南熱帶農業的創新發展
熱帶農業和旅游業為海南的兩大支柱產業,而休閑農業是兩者聯動發展的完美結合。海南的可熱作面積占全國5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熱帶寶島”,是我國熱帶高效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和冬季反季節瓜菜與熱帶水果產地。發展休閑農業能有效推動海南熱帶農業向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熱帶農業的創新發展和轉換經濟增長方式,使熱帶特色農業成為海南的優勢產業和經濟“王牌”。
2促進海南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
海南要實現經濟騰飛和持續發展,關鍵要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資源。發展休閑農業,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促進經濟增長,全面帶動海南農業農村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促進和轉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擴寬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8]。截至2013年底,海南已建成文明生態村6000多個,年接待游客725萬人次,休閑農業園區年營業收入4.7億元,從業人員達2萬人,帶動農戶1.3萬戶,休閑農業園區農民人均年收入達7550元,遠遠高于當地農業人均收入。
3海南發展休閑農業的SWOT分析
3.1優勢
3.1.1熱帶資源異常豐富和獨具特色
熱帶農業資源獨一無二,海南熱帶水果、特色花卉、冬季瓜菜、南繁育種等享有盛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10]。海洋資源異常豐富,四周環海,環島綿延著1580km的海岸線,分布著幾十個風光秀麗的海灣,數不清的魚類水產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熱帶雨林獨具特色,擁有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和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重要的物種基因庫[6]。另外,還具有獨特的僑鄉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少數民族村落風情。
3.1.2生態環境一流,農業產業多種多樣
海南生態環境優美,屬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水質優良、氣溫宜人,空氣清新,擁有優美的熱帶田園風光和豐富的山野溫泉,全島森林覆蓋率達60.2%。海南的農業產業體系別具一格,涵蓋熱帶農業、漁業、藥業、種植業、養殖業、曬鹽業等多種行業,并呈現出許多亮點。
3.1.3市場前景廣闊,交通發達便利
海南旅游業發達,國內外客源充足穩定,2011年以來每年旅游人數均超過3000萬人次并以每年10%以上逐年遞增。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逐步推進,海南的國內外游客將大幅增加,這將為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更廣的國內外客源。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海南擁有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現有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兩大國際機場,開通航線200余條,通往國內外90多個城市和地區。粵海鐵路、環島高速公路和東線輕軌使得交通更加便捷。此外,海南還擁有海口新港、秀英港、三亞海港等多個港口,可直達國內沿海城市和東南亞國家。
3.2劣勢
3.2.1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營銷策略
目前海南休閑農業的開發缺乏市場研究和科學規劃,很多項目屬于盲目投資重復建設,沒有很好結合市場需求,充分擴展農業的多功能性來開發特色精品,以致產品創新不足沒有吸引力。未從營銷策略上進行精心包裝和策劃宣傳,信息量不足,以致大部分的休閑農業園區知名度很低,沒有與常規旅游路線連成一體,經營方式被動。
3.2.2缺乏科技支撐,產品檔次低和特色精品少
由于缺乏科技支撐,不能有效、深層次的挖掘熱帶農業特233色,資源開發層次低,大多是釣魚、采摘、觀光等低檔次產品項目,特色精品少。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業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未能有效投入到休閑農業的設計和規劃之中。因此,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還處于一種自發狀態,缺乏專業性,沒有將農業高科技產品與休閑農業結合起來,形成科技含量高、檔次高的優質精品[1]。
3.2.3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措施,管理服務水平低
海南的休閑農業缺乏專業人才,從業者多為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園區的經營缺乏地方特色和國際化管理理念,管理服務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規、制度,不利于休閑農業的科學、規范和平穩發展。
3.2.4資金投入不足,投融資體系有待完善
休閑農業的資金投入主要依靠農民自籌、政府投入、企業投資和社會贊助。海南農村較為貧窮落后,農民自籌經費自然是杯水車薪;休閑農業在海南的產業地位不突出,難以獲得政府較大規模的財政投入;企業投入重點在度假旅游,社會贊助更是微不足道。其他的投融資體系比較落后,資金投入匱乏,導致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和不完善,嚴重阻礙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3.3機遇
3.3.1各層面的重視和支持
國家領導人到海南視察時,多次提出海南要以農業和旅游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熱帶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旅游休閑農業,為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開辟新渠道,這為海南發展休閑農業指明了方向。國家旅游局積極推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出臺了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并先后推出了“華夏城鄉游”、“中國鄉村游”以及“中國和諧城鄉游”等活動,海南農業廳也率先在全國成立休閑農業局專門負責海南休閑農業的規劃和組織管理工作。海南發展休閑農業可以有效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使農民脫貧致富,得到了各級政府、各界人士和農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為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3.3.2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契機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國際旅游島建設為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廣泛的客源,并將大大改善海南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人文環境、投融資環境等,國際旅游島建設還將優化海南旅游業的結構,改善和提高旅游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外出休閑放松、呼吸新鮮空氣、回歸大自然的強烈愿望隱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也是近年來休閑農業得到大力發展的主要動力。
3.4挑戰
3.4.1海南的發展對休閑農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南發展國際旅游島,對旅游業和農業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南的休閑農業只有實現國際化、現代化和特色化,才能滿足國建旅游島建設的需要,而海南目前的經濟和各方面的發展都較為落后,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給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挑戰,主要是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和衛生條件差、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較低等。
3.4.2同行業競爭激烈
我國自20世紀80年發表展休閑農業以來,很多省份休閑農業的發展都走在了海南的前列,特別是廣東、廣西、云南都具有獨特的條件和良好基礎,區位優勢明顯;而各方面與海南較為相似的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非常發達,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面臨著同行業激烈的競爭,同時還與本省其他占有主導地位的旅游形式存在相互競爭。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海南發展休閑農業面臨著重大挑戰。
4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4.1根據地域特點和特有資源進行區域規劃
根據海南的區域地理位置和特有資源,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為落腳點,充分挖掘熱帶農業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地理地貌、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等,并與土地使用、農業發展、城鄉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旅游發展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統籌規劃,將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規劃為瓊北、瓊南、瓊東、瓊西以及瓊中5個區域。
4.1.1瓊北的“都市休閑和高科技農業區”
以省會城市海口市為依托,涵蓋文昌、定安和澄邁3市縣,本區域主要建成具有農業觀光價值的專業化都市休閑農業區,并賦予高科技農業內涵,以觀光休閑、觀賞采摘、體驗考察和科普教育為主要發展模式。利用海口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城郊型、參與體驗型、農家樂型休閑農業;利用文昌作為國家航天基地的航天城為核心,建設航天和太空科技特色休閑農業;利用本區域發展比較成功的文明生態村來開發特色鄉村游休閑農業;利用定安美食節、澄邁龍水節和咖啡文化發展節慶型休閑農業和咖啡休閑農業。
4.1.2瓊南的“農業科技示范和自然生態休閑區”
以三亞市為中心,涵蓋陵水、保亭、樂東三縣。利用三亞和陵水作為國家南繁種植基地的優勢建設有機農業示范區和設施農業示范區,大力發展有機果蔬品牌和熱帶花卉展示,形成有機農業采摘及技術展示區和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依托三亞發達的旅游業和知名景點,發展景區周邊生態農家樂群,以“品海南農家菜、聽海南農家語、賞海南農家景”為特色,力爭做到“一家一特色”、“一家一品牌”;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開發適當的港灣及島嶼,建設一流的休閑漁業勝地;利用保亭著名的七仙嶺森林資源和豐富的山野溫泉開發森林休閑游、森林科學考察和野外探險活動、采集野果野菜回歸大自然活動。
4.1.3瓊東的“文化休閑和熱帶農業觀光區”
主要涵蓋瓊海、萬寧兩市,利用該地區豐富的溫泉資源和熱帶香料資源,著名的博鰲亞洲論壇、萬泉河和紅色娘子軍特色文化,建設“文化休閑和農業觀光區”,以溫泉度假的方式結合熱作產業技術及產品展示,力求吸引島外游客。建成以萬泉河、紅色娘子軍為靈魂的綠色與紅色休閑農業帶,在萬寧建設獨具特色的香料及南藥種植與展示植物園。
4.1.4瓊西的“歷史文化和水庫經濟區”
涵蓋儋州、臨高、昌江、東方4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該區是著名歷史文人蘇東坡的流放之地,大中型水庫較多,較為出名的是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庫經濟圈發展水庫養殖業、休閑垂釣項目;充分搜集、發掘東坡文化內涵,建設獨具東坡特色的休閑農業文化園。利用本區域豐富的溶洞、礦山及西部獨特的自然風光發展西部特色探奇體驗休閑游項目。
4.1.5瓊中的“黎苗族文化和熱帶雨林區”
以五指山市為中心,涵蓋瓊中、屯昌、白沙三市縣,該區是黎苗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具有渾然天成的地形地貌和保護完好的生態環境,著名的五指山、獨特的山地牧場和黎苗族文化是該區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重點開發熱帶雨林生態游、山地牧場休閑游、熱帶休閑度假山莊和具有黎苗族風情的旅游小鎮等[15];利用本區域聞名島內外的白沙綠茶、瓊中綠橙為賣點,建設白沙綠茶、瓊中綠橙的產、摘、加一體化示范園區,充分展示海南熱帶農產品的魅力。
4.2提高產品開發檔次和內涵
4.2.1突出熱帶農業特色,加強體驗經濟的開發
加強休閑農業產品的開發,必須注重發揮海南熱帶農業的獨特性和農業的多功能性,尤其是加強海南農業、農村的體驗經濟開發,游客親自參與農業生產過程,充分體驗獨一無二的海南熱帶鄉村風光和田園生活。發展農場租賃形式的休閑農業,讓游客和市民自己經營和管理,設計個性化的游憩活動,并在園區內進行產品展示和參與經營分紅,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休閑農業園區的發展出謀獻策。
4.2.2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鄉土文化
充分挖掘各市縣、各鄉鎮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文化,打造一縣一品牌,一村一精品,以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和技術為手段,因地制宜和抓住重點,積極發展熱帶濱海文化、民俗文化、南洋文化以及黎族農耕文化等多形態的熱帶休閑農業產品形式,不斷豐富海南休閑農業的內涵。
4.2.3形成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合作機制
以科技支撐來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內涵在休閑農業園區構建科研、教學和推廣“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吸引企業來進行投資,研究人員進行科研、教學和推廣工作,促進農業科研成果顯著提升,增加休閑農業的科技支撐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來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內涵,打造休閑農業科技產品品牌,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農業先進技術發展精品農業和有機農業,培育優質、特色動植物品種;利用機械化和現代農業設施改進農業生產方式,并進行示范和推廣;建設科學技術公園,使之成為科學人員進行農業科學和高新技術研究的孵化基地;建成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生產與銷售一條龍、農業景觀欣賞、出口創匯等功能的科技園區。
4.3完善投融資體系及政策保障
構建靈活、富有成效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以吸引多方資金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對規劃區域重點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搞好交通、水電供給、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采取寬松的土地租賃和稅收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的資金和民間資本的投入;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和成果入股,鼓勵金融機構為休閑農業的開發提供信貸支持。制定優惠的政策和措施,簡化休閑農業的開發、經營等管理審批手續。
4.4加強規范化管理和提高服務水平
4.4.1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提升海南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建立休閑農業旅游專業網站,利用網絡信息平臺來提高海南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通過網絡擴大宣傳和營銷渠道,完善交通、住宿、餐飲等旅游資訊,讓游客了解更多的休閑農業旅游信息和購買休閑農業產品,通過網上評價和交流等措施不斷促進休閑農業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4.4.2成立休閑農業協會,為行業的管理和運營提供
組織保障休閑農業協會是聯結產、政、學的紐帶,負責制定有關法規和政策,組織進行資源整合、信息發布、宣傳促銷、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村文化等。成立海南休閑農業協會,積極完善服務體系,促進交流和資源共享,維護會員正當權益,促進良性競爭,不斷提高海南休閑農業的社會知名度和關注度。
4.4.3加強休閑農業的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標準化工作
強調法制管理,使休閑農業產業依法經營,保護企業和游客的合法權益,促進休閑農業有序、健康、快速發展。以立法來管理稅收和土地的流轉使用,避免海南休閑農業盲目無序開發;制定政策來規范政府的職能和協調管理工作,從項目審批、人員上崗、價格制定、接待服務等方面來按章辦事;制定統一的標準來規范休閑農業園區的評估工作,實行檢查認證制度,對不合要求和服務水平低的休閑農業園區進行淘汰或勒令整改。
4.4.4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海南目前從事休閑農業的主體主要是農民,整體上知識文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知識和經營管理能力匱乏,嚴重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因此,培養一批高素質、服務意識強和具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是海南發展休閑農業的必然舉措。大力依托本省內具有較強教育實力和科技實力的院校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瓊中大學的優勢資源,開展專業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
作者:陳燕羽 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4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