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缺失和對策2篇
(一)
一、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缺失
1.教學部門重視不夠,課程缺失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遍運用,他們認為人們的信息素質就會隨之提升。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尤其在我國應試教育領域,學校過分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們的信息素質教育,片面地追求應用性與專業化,而把學生們的信息素質教育束之高閣。雖然我國出臺過一些信息素質教育的相關性文件,然而尚無法律后盾,下設部門就執行乏力,還有一些學校甚至沒有按規定把這門課列入正常的教學之中,有的學校就沒有開課,或者課時很少。沒有正常化的渠道來進行正規化的教育以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2.信息素養教育主客體素質堪憂
在我國,應試教育思想始終處于教育界的主導地位,在信息素養教育中,需要高素質的教師為基礎,以學生充分的信息思想意識水平為支撐,開展信息素養的教育,然而,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低,不能適應現在信息迅速發展的社會,獲取信息是為了得到一時的成績或者是組織某項活動、完成某一任務,例如寫演講稿、做科研立項、寫畢業論文,學生們沒有一個系統的長遠的讀書計劃,只是應付了事而已,許多基本素質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差,眼高手低。教師隊伍整體的信息素質也不高。知識面相對較窄,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取信息的能力下降,拒絕接受新鮮事物,固執己見,教育觀念陳腐,跟不上信息化教育的步伐。這些都不利于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開展,會妨礙教育的信息化進程。所以,提高高等院校教學的主客體的信息素質刻不容緩。
3.信息素養教育缺乏系統性連續性
從美日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信息素質教育狀況來看,目前信息素養教育不僅已經成為了一項比較完善比較系統的工程,而且有一套針對信息素質教育的系列評判標準。在我國,高等院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涉及信息素質教育和信息評估的內容比較少,大家普遍對信息素質教育缺乏了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還處于摸索期,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新生入學首先學習的是如何利用圖書館,其次是如何利用檢索機檢索文獻。中間缺乏過渡,跳躍性大,沒有持續性,學生們學習得不扎實;各個年級各個部門只是考慮本階段的特點,沒有認識到各階段的連續性以及忽視了各階段承上啟下的部分。
4.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形式單一枯燥
1985年,應我國教育部的要求,絕大部分高等院校普遍增加了文獻檢索課,并且把這門課作為評價信息素質教育好壞的唯一標準。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遍運用,以前對于信息素質的標準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快速發展的經濟和日益變化的信息環境。具體地說,以前只是要求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選擇合適的數據庫,選擇檢索方案,利用檢索結果。片面地追求高分數使一些高等院校忽視了文獻檢索課的重要性,只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選修課,無論從教學內容上或是方式上,都做得不到位。再者,擔任信息檢索課的老師不多,也不夠專業,因此當前的信息素質教育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
二、開展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相應對策
1.加強課程規劃,構建完善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
對學生們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是系統工程:構建一個符合學生實際和時代特征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并制定一個規劃和標準,由專門的領導團體開設相關的機構,使信息素養教育得到規范管理,通過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指標體系,明確課程開展的方向和重點,課程系統是開展信息教育的基礎,不斷豐富和完善相關的信息教育的課程系統,重視文獻檢索課程,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提升學生信息能力的素質教育體系;通過加強宣傳,開展教育,引起群眾對信息素質教育的關注,加強和校外資源機構的合作,使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擴大信息素養教育的影響力;根據社會的變化及時調整信息資源的學習內容,完善信息素質教育的方式;開展高等院校的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們熟悉信息來源和掌握檢索工具,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影響他們的信息意識和培養他們的信息道德。
2.注重師資培養,建立高水平的跨學科師資團隊
目前高等院校的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取決于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高水平的跨學科師資團隊是高等院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最重要的資源保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跨學科師資團隊是非常重要的。文獻檢索課的相關教師更要不斷更新知識,不能固守單一的專業知識,應該拓展其他專業方面的學習,積極學習掌握先進科技,適應學生的要求。與此同時,老師在持續提升理論素養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積極主動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然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注重在授課過程中聯系實際。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要充分關注教育的時代感,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隨著社會的需要而及時調整。在教室隊伍中吸納復合型人才和多學科教師是必要的,一個人的整體知識面重于擅長的單一專業,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自我的信息素質非常重要,這也是建設高水平師資團隊的關鍵。教師自身要具有信息的服務意識,主動學習新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為教學服務,改善學生信息教育環境,使其處在媒體環境中,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開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遠程和在線的創新結合
在很多發達國家的一些高校圖書館,往往通過互聯網采用遠程模式進行信息素質教育,例如美國大部分大學主要是在線服務,和遠程教育相同的是在線教育可以突破空間的界限,滿足地理上的“遠程”群體,不同的是在線教育還能給在線用戶提供一個自我學習的平臺。隨著在線教育的規模擴大,它的影響和效果也開始明顯呈現出來。高校圖書館應該構建這種在線教育體系,并且不斷完善。使這種在線信息素質教育體系和原來的傳統體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第一,利用高等院校的遠程教育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依據自身的知識和能力以及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掌握合理進度,然后進行自我測評。第二,是建立專門的網站,匯集各種有用的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專業全面的信息打開了方便之門。前面的適合于開展系統的培訓,后面的有更多優勢,形式靈活,具有互動性,資源豐富有利于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素質教育。
4.開展學科整合,融信息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為一體
教育部曾出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其中指出把專業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是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一種必要方式。具體地說就是把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資源體系和專業課的內容設置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然而,也不能過分地強調信息素質教育,專業課教育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為主。使信息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調動學生掌握專業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信息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質。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社會的競爭中才會處于優勢地位。
三、小結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是響應信息社會發展要求的教育改革,它具有開放性,各種信息要素可以自由地匯集,思想自由,思想解放,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但是它的發展需要社會中所有力量的參與,同心同德,為順利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出一分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學習氛圍。
作者:孫濤 單位:黃淮學院
(二)
一、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意識弱,運用信息獲取、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夠
筆者多年來一直擔任《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對所任課班級的調研發現,70%的學生上網仍然以聊天、玩游戲、娛樂、校友錄、購物等活動為主,20%的學生以閱讀網絡小說為主,僅有10%的學生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有80%的學生在上完課之后才恍然大悟,意識到原來網絡上還有這么多免費的、有用的、方便快捷的學習資源,這說明高職學生信息意識弱,運用信息獲取、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夠,他們對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也缺乏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自然就不會積極去尋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二)信息素養的內化能力不強
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的內化能力弱主要表現為將獲取的信息進一步消化、吸收,從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不足。筆者在為學生講授《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時有深刻體會。教學中給學生介紹各種查找信息的途徑,如通過學院購買的數據庫、各種印刷形(手工)檢索工具、基于網上專題資料、政府網站和搜索引擎等多種途徑進行檢索,學生往往在當時練習的時候會,可到實際生活或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時卻只會求助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如果這些搜索引擎不能幫他們找到答案,他們就變得束手無策。這說明高職學生學習還缺乏靈活運用信息、讓信息素養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能力。
(三)信息道德尚需進一步培養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相比較信息意識和能力方面的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更顯單薄。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教學中,對信息技術和技能的重視程度都要明顯高于信息情感和倫理道德的培養。馬費成、丁韌和李卓卓對湖北武漢地區10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素養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和信息倫理水平令人擔憂。筆者在教學中也發現大多數學生不注重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隨意轉發微博,使用盜版等,缺乏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意識。
二、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
重視對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的培養,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高職院校有關部門,尤其是圖書館可以通過發放宣傳單、編寫資料簡報、舉辦信息素養教育系列講座和學術論文數據庫使用培訓班,在圖書館主頁上進行宣傳等方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解答學生的疑難困惑,使他們了解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正視和重視信息并充分、有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的教育與培養,幫助他們提高信息分辨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文化,不受虛假信息的誤導,養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質。
(二)加強課程間的整合,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目標
信息素養教育不僅是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專業課同樣也要將信息素養的培養納入課程目標,從而使信息素養的培養貫穿學生學習始終,真正形成他的“內功”。目前各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部分信息素養相關課程,但各課程之間仍是相互獨立、各自為戰,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這就很難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系統培養,學生有時候在這門課程里學會的東西,到了另外一門課換一個說法就不會用,缺乏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的能力。因此,只有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對課程進行整合,將信息素養相關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進行有機結合,根據專業的實際需要開設相應的計算機課程,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安排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學生信息素養教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水平
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除了專業知識之外,自身也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敏覺的信息意識、高超的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道德。只有自己是信息獲取和利用的“高手”,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信息人才。學校也應重視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提升他們的信息能力和水平,讓他們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
(四)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發揮圖書館的陣地作用
這里的資源不僅包括圖書、期刊、電子資源,更應該包括人。圖書館員應具有高超的信息素養,他們是專業學習的幫助者,是信息的過濾器,是探究信息的引路人,是終身學習的向導,這些都為圖書館作為信息素養教育陣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事實上,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信息素養教育都是由圖書館來教授完成的。在我國,高校圖書館較早就對信息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而且高校圖書館在自動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環境,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這使得利用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在圖書館中選拔一批專業和教學水平高的老師講授信息素養相關課程,無疑有利于多方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五)營造信息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信息道德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一個全新的網絡社會開始產生并逐漸繁榮,它在為人們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與傳統倫理道德相悖的現象,如網絡安全問題、信息泛濫問題、個人隱私問題、知識產權問題等,這就對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學院在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必須加強正面引導,培養學生信息的辨別能力,規范學生的信息行為和活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觀。
作者:賈鑫 王冬梅 單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