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推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眾所周知,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也不影響后代人需求的發展。通常可持續發展涵蓋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內容。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順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來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深化林業體制改革。
1.1進行林權改革。嚴格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的基本要求,明確林地使用權以及林木的所有權,真正落實“林有其主、主有其權、責有其利”。同時要加大對商品林使用權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對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1.2逐步推進經營管理體制改革。要對公益林以及商品林進行科學規劃,結合具體的經營目的以及價值取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措施。具體來講,公益林就是充分發揮生態功能,主要憑借政府的投入為主;而商品林則要進行市場化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市場機制廣泛吸取社會資金進行建設,從而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1.3加大對國有林場、林區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權責利相統一,管資產、管人以及管事有機結合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遵循政企分開的原則,將森立資源的管理職能從森工企業中分離出,由國有林代表機構代表國家行使權力,履行出資人的職責并享有所有者權益。
2.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2.1實行管護責任制,通過利益機制來保護森林資源。實行森林資源管護承包責任制,基于國有森林資源所有權、森林經營管理技術基礎之上,嚴格落實責任劃分,明確生產責任及管護利益。
2.2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資源。制定出行業規劃以及產業政策,促進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建立起預警信息系統,充分規避市場存在的風險。
2.3改革經營機制,從整體上振興林業經濟。要突破以往林業單一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發展多種經營。要有意識地利用國營經濟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擴大生產加工業。與此同時,對企業實行委托經營也是很有必要的,利用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改革,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
3.加快林業產業發展。
3.1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調控。立足于市場需求、產業基礎等條件,對林業生產進行合理規劃。同時為了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制定出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提倡培育品牌產品,擴展公司帶基地,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林業發展的動力。
3.2加大人工林集約經營,不斷提高林業生產力水平。可以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發展特色經濟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退耕還林后林民收入過低的問題。
3.3開展林木良種工程,從根本上提高造林質量。首先,要加快對材林良種的培育,最大限度降低育種的周期,切實提高木材的質量;其次,加大研發抗逆性品質的林木,以便滿足東北部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再次,積極引進并推廣品質高的新林木,這樣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4.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以及城市林業,充分滿足人民對森林和生態多樣化需求。首先,加大對城市周邊的綠化,這樣就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減少沙塵暴;其次,加大對城區及附近地區的綠色生態產業建設,例如房屋景觀生態設計、郊區生態旅游等,這樣不僅提高人民生活環境質量,而且滿足了可持續發展需求。
二、結語
總而言之,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當前,很多地區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盲目加大對林業的采伐和加工,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活環境。久而久之,林業經濟發展也會受到阻礙。我國林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倡導建設和諧社會前提下,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推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雷淑芳 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庫都爾林業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