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現狀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
目前,土地流轉正逐步向開發規模化、經營集約化、形式多樣化、程序合法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以下三個特點:
1由散戶流轉轉向大戶規模流轉農村稅費改革以前,多數農民覺得很不劃算,因此選擇將土地交給親朋好友或鄰居代耕代種,自己在外搞副業,這樣的散戶流轉在當時占主導地位。稅費改革以后,由于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這樣原先散戶流轉經營的耕地又多數被收回由自己經營,這樣,散戶流轉被大戶規模流轉取而代之。
2經營主體從單一性轉向多元化過去的土地流轉主要是農戶之間的流轉,經營主體大多是單一的農戶。而近年來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其他經濟單位已成為流轉土地的受讓主體。土地經營主體已從單一性轉向多元化。
3潛在待流轉土地呈上升趨勢一方面,由于農業的比較效益低,農戶不愿作大的投入;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大量輸出,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導致土地耕種質量不高,土地效益低。只要流轉條件得當,很多農戶的土地都愿意流轉出來。
2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于農民對土地流轉認識不夠,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等,存在以下問題:
1擅自改變農用地用途,造成耕地資源流失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破壞土地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承包人打著公益性的名義,擅自將農用耕地轉為商業用地。一些鄉鎮急于招商引資,在與客戶簽訂承包合同時,不規定商家的土地用途,一些商家在耕地上建起了廠房和永久性設施,破壞了耕地的固有屬性。還有一些承包人打“擦邊球”,將大片成熟耕地挖成魚塘或開發成觀賞性旅游公園。土地在流轉中諸如此類“農轉非”現象頻發,耕地資源遭到破壞,即使到期收回流轉地,復耕也非常困難,這使我國耕地保護的紅線受到沖擊,糧食安全收到威脅。
2對流轉土地缺乏科學的農業發展規劃各地相關部門對流轉集中起來的土地缺乏科學規劃,土地流轉地多為自發、小規模、隨意性流轉,尚未達到通過流轉實現集約經營、產業化發展的目的,進而影響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
3對土地流轉的認識存在誤區受傳統農業思想觀念束縛,有的農民戀土情結較重,把土地看作命根子,認為有地就有依靠,生活就會穩穩當當,不會有太大的閃失,加之農業稅全面取消,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增大了農民增收的空間,而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有的農民擔心通過村集體長期流轉土地會喪失土地承包權,對土地流轉持謹慎觀望態度。有的地方因個別農戶不同意流轉,使得土地無法成方連片的流轉,從而影響了規模經營。
4個別地方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手續不完備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主要發生在農戶與農戶之間、農戶與集體之間,農戶與企業之間,個別地方土地流轉不通過發包方同意,沒有到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缺少規范的文字協議或合同。特別是戶與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往往是口頭協議,自由性和隨意性較大,糾紛隱患較多。
5流轉價格的制定缺乏動態增長機制主要是缺乏對社會經濟增長因素和轉出土地農民長遠利益的考慮,將來可能影響到農民的合理收入。比如某縣土地流轉價格一般每畝每年600~1000元,這個價格在當前看是比較合理的,但經營方已取得10年、15年、甚至更長的經營權,如果流轉價格始終保持不變,就會影響到農民合理的長遠利益。
3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農村土地流轉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問題,其實質是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協調農民搞好規模流轉和規模經營,要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干部群眾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傳中央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讓流轉戶現身說法、面面算賬、入情入理,從而使流轉土地的農民和想搞規模經營的人,消除疑慮和擔心,增強參與意識。
2正確處理五大關系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要在嚴格遵循“依法、有償、自愿、平等協商”原則的前提下,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系,即被動流轉與主動流轉的關系、自發流轉與依法規范的關系、土地流轉與社會穩定的關系、土地流轉與農民權益的關系、土地流轉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建立推動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市場推動,建立健全有針對性的促進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一是盡快出臺促進各地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意見(配套政策)。從財政補貼、服務平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農業規劃、用土審批等各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體系,解除農戶和產業化企業的后顧之憂,消除流轉障礙。二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如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和投資環境,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在稅收、工商注冊、用地、項目支持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加大政策和成功經驗的宣傳力度等。
4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和土地流轉服務組織是搞好土地流轉的關鍵,勢在必行。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充實工作人員,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健全完善流轉網絡,公開流轉信息,積極主動為農民提供服務。5建章立制,依法流轉土地流轉作為土地延包工作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變自發流轉為依法流轉。流轉雙方要在自愿互利基礎上,對流轉形式、補償方式、流轉期限和權利義務進行協商,簽訂書面協議或合同,并及時報發包方備案。
6建立健全土地預流轉制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制定和實施土地預留轉制度。通過開展土地預流轉工作,建立土地流轉儲備庫,提高土地與項目對接的效率,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健康有序發展,促進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生產水平,推進特色農業的發展壯大。
作者:武敬敏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農業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