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網絡文化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1其他省市成功經驗借鑒
北京市———經濟基礎雄厚、多項政策扶持。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資源豐富,經濟基礎雄厚,高科技產業發展迅猛,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北京市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北京市的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網絡新媒體等新興業態發展迅速。北京市逐步形成了幾大創意產業集聚區,中關村創業產業先導基地目前已有200余家創意企業進駐,包括軟件、游戲、動漫畫、音樂、出版等行業。石景山數字娛樂產業基地特色鮮明。
上海市———政府列入工作重點,通盤考慮。上海市在網絡財經服務、網絡電子商務等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產業規模發展迅速。上海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網絡文化產業發展,連續幾年將數字內容的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如200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數字內容作為信息服務業中的重點;2008年提出推動網絡增值業務發展作為信息服務業的重點;2009年更加明確指出加快數字出版、軟件、動漫、互聯網視聽服務等產業的發展。201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把數字內容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產業[1]。
湖南省———銳意創新、多元發展、注重品牌、突出“湘土”特色。湖南省以“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為代表,報業、演出、娛樂以及數字媒體、電視購物、手機報等新興業態百花齊放。網絡湘軍也逐漸形成,創造了湖南在線、華聲在線、金鷹網等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同時創辦了《湖南手機報》、《手機動漫周刊》等6家新媒體,成為湖南省新的文化產業板塊。湖南省擁有國內第一個卡通原創馳名商標“藍貓”,以及“虹貓藍兔”、“山貓”、“咩咩羊”、“超女娃娃”等一系列原創卡通形象,擁有動畫研發、制作、出版、發行教育和傳媒機構共18家,動畫生產和播出占全國總量60%以上[2]。
2吉林省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及對策
2.1繼續強化動漫網游原創設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吉林省進一步加強動漫網游產品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參與動漫游戲產業國際合作與交流,研究促進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新體制,加大動漫產業衍生品的開發力度。繼續強化網游動漫原創設計,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有效的產業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促進科技、文化、產業和市場資源的整合和良性互動,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開設具有特色、受眾定位精確的視頻網站
網絡視頻企業只有突出特色,細分用戶才能獲得用戶持續的關注,獲得較高的用戶忠誠度。2011年3月,全球知名的網絡搜索引擎谷歌進軍網絡動畫視頻領域,開設了一家專門面向兒童的動畫視頻網站“ToonGoogles”。它專門為兒童提供免費的娛樂節目內容,這些內容均通過了預先審查,確保適合13歲以下的兒童觀看。全球各地的內容制作商為其提供動畫片、視頻短片等以擴充該網站的內容,而網站也為內容制作商提供寶貴的收視數據。國內目前只有上海等地幾家視頻企業對網站進行了精確定位。鑒于以上原因,吉林省應抓住機遇,開設一家或幾家有特色的對網站受眾精確定位的視頻網站,如面向幼兒,面向青少年學生等。
2.3培育新興服務業發展,開發手機新媒體項目
鑒于湖南省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吉林省應大力發展數字化出版,支持以科技開發為主的自主創新,鼓勵、扶持以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和數字電視網為主要載體的圖書、報紙、新聞、游戲、動漫等各種數字產品的開發、制作、出版和銷售,鼓勵開展基于各種網絡的出版、發行活動。利用吉林動漫游戲在全國的優勢,開發手機新媒體項目,包括手機漫畫、手機動畫、手機游戲等。把吉林日報、新文化報等省內知名報紙做成手機報,使省內新鮮資訊能隨時全面“掌”握在手中。
2.4凈化網絡環境,對網絡文化產業內容進行規制
為公眾提供健康有益的網絡文化內容,需要對網絡游戲產品、動漫作品、各大新聞門戶網站、網絡音樂內容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尤其是網絡游戲產業更需多方共同治理,因為玩游戲的主要對象是缺乏判斷力的青少年,需要憑借高新技術對不健康的網絡文化內容進行技術屏蔽與刪除,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治理網絡色情,徹底杜絕不健康的網絡文化內容對網絡公共空間的環境污染,對網絡文化產品的內容進行規制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未來,具有戰略性的意義[4]。
2.5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有針對性地引進網絡文化產業人才,重點引進動漫、游戲、創意、軟件等方面人才。另外,政府要引導高等院校建立相關專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辦培訓機構,有重點地培養網絡文化專業人才,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企業和學校合作,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培育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經濟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3結語
伴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及吉林省長吉圖先導區開發的進一步深入,吉林省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已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相信通過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吉林省網絡文化產業一定會發展成為競爭有力、富有吉林特色的產業體系,實現從“注意力”向“影響力”的轉化,從而實現吉林地方經濟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劉亞娟 劉建國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