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發展探究
1國外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平臺發展成效
1.1國外創意產業服務平臺的特征
國外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充分體現了引導功能與市場主導作用相結合在文化產業平臺建設中給政策、給方向、給優惠,行業組織和機構在運營中負責協調、溝通,文化創意企業、金融機構、評估組織、創投公司、咨詢公司、科研院所、法律事務所等都以市場主體的方式,參與到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運營。這種面向市場功能、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了各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同時,市場化的運作也促進了平臺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因此,職能與市場功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對于平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國外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平臺的發展及成效
1)提供政策,拓寬發展空間。首先,強調文化產品面向大眾,鼓勵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積極參加,并為廣大民眾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同時也在培養潛在的消費市場;第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對那些優秀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藝術門類提供幫助,采用多種投融資方式,大大提高文化項目孵化和市場化率,并且提高對文化產業經濟價值的認識,積極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第三,強調文化產業必須成為教育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創意教育先行,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是新一代高科技產業、高職業技能的基礎。2)保障運行,強化服務功能。為保障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運行,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涵蓋了文化項目的孵化與推廣、教育及技能培訓、企業融資與投資、財稅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主導型國家,在吸收英美國家的經驗后,強化了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明確發展目標、具體的實施規劃和計劃,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獎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究、制作、經營、出口實施系統支持,形成強有力的文化產業發展服務平臺與體系。3)整合資源,提高平臺效率。從、市場、企業三個角度出發,對文化產業的人、財、物進行資源整合、共享、優化,使之成為一個科學、有效的系統,從而加速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壯大。英國通過10年左右的建設,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日趨完善,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十年來英國整體經濟增長70%,而文化產業增長93%,文化產業的出口值高達103億英磅,并保持約15%的年增長率,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業。從2000年開始,日、韓等國用了近5年的時間逐步完成了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大大推動了國內影視、音樂、動漫、游戲等的發展。
2國內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發展現狀
2.1發展現狀
國內文化產業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青島等地方成為推動文化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的主力,積極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鏈,優化資源組合,發展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研發生產能力和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7]。2006年10月上海創意產業中心建立了文化產業信息互動平臺,推出了文化產品及服務的交易。2011年,北京建立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決策支撐與公共服務平臺,綜合了決策支撐、創意培訓、創意咨詢、創意成果分享與交易、成果推廣等功能。服務內容從政策、產業導向、市場行情、人才資源、合作交流等拓展到項目評估、咨詢服務、知識產權、集聚區建設、購買服務、品牌構建、產業孵化、創投基金等,并在財稅、保險、信貸、擔保、人員培訓等方面,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勵自主創新。此外,設立文化產業研究機構,加強對文化產業的跟蹤和研究,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引進、認證制度。
2.2存在的不足
國內文化產業服務平臺有了快速的發展,但在具體的服務與管理方面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和不足的方面,這些不足隨著產業的發展而日益突出。首先,國內文化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著貪大求全的思想,看重硬件投入,而知識產權、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軟件投入相對較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其次,由于缺乏統一的服務平臺,導致許多文化產業集聚區的管理不能明確的定位和規劃,缺乏內部協作和交流互動,不但造成了重復投資與建設,而且不利于文化產品的展示、推廣、交流和交易。
3發展國內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重要性
3.1發展國內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意義
首先,推動文化傳承與資源開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文化內涵與形式的多樣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建立,可以促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其次,促進文化傳播與功能升級。文化產業服務平臺有助于不斷挖掘和創新與時俱進的文化產品和形式,并通過國際交流實現文化及產品的輸出,促進全球化文化產業的交互式發展。并且通過與制造服務、金融服務、社區服務、交易服務等平臺進行對接,提高平臺應用的廣度與深度,促進服務功能延伸與優化。第三,滿足文化創新與消費需求。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有利于從國際化的角度系統的規劃產業服務的功能與內容,創造能夠滿足國際化發展的文化產業服務平臺與體系,促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培育與激發文化消費需求。
3.2發展國內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可行性
首先,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在如此強大的經濟支撐背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從戰略的高度來規劃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和手段積極推動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其次,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有著扎實的制造業基礎,產業服務平臺有助于文化向制造業滲透,有利于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增值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現代制造技術也推動文化產業的規模化,提高產業快速反應能力,推動文化衍生產品和產業鏈的發展與壯大。第三,國內的金融體制改革與完善為文化產業融資機制發展提供了發展動力,民間借貸、風險投資、金融租賃、國際合作不斷發展和壯大,對拓寬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渠道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小企業的發展政策的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完善,都為文化產業融資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了依據。第四,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的發展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結合國內豐富的人文資源與歷史,借鑒經驗和教訓,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有利于整合文化資源,發揮集聚、輻射和倍增效應,構建文化產業鏈,實現文化產品多樣化發展。
作者:朱佳俊 李金兵 單位:江南大學商學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