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素質教育的意義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獲。在備課時,英語教師要考慮到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制定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高中二冊(上)UnitOneLessonSix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活潑可愛的米老鼠和憨態可構的唐老鴨的圖片,學生的興奮點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發表自己對米老鼠、唐老鴨的看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2.幫助后進生融入課堂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由于接受程度和興趣的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能快速地掌握英語的語法結構和單詞的用法,在課堂上,這些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教師的教學。但對于一些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英語學起來非常困難。教師要根據他們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點,設置一些適合這些學生的英語題目,讓他們在學習英語中也能體會到成功,增加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師愛的關懷和鼓勵下,英語差的學生也能燃起學好英語的決心,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步提高英語水平。在成功感的激勵下,這些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教師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生學過幾年英語之后,在學習的時候還需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先領讀單詞,然后逐句將課文翻譯成漢語,而對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則是感覺看不懂,閱讀的速度很慢。很多學生可以背誦不少句型和語法規則,但在說和寫英語時卻錯誤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當有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主動預習,發現問題;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維,解決問題;課下主動復習,總結和歸納,加強記憶;學習單詞能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聽英語要勤聽、多聽、會聽;說英語要勤說、多說、敢說;讀英語要多讀、快讀;寫英語要多寫、常寫等。
三、素質教育在課外的延續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在短短的45分鐘內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很不現實,英語教師要利用各種條件為學生創建第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引導學生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1.有計劃地開展校級或年段演講比賽。通過設定演講比賽,制定獎勵機制,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由于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通過演講比賽,可以讓他們更嚴格地要求自己,主動進行學習。演講比賽的優勝者又可以影響周邊的學生,帶動他們一起學習英語,從而形成比、趕、幫、超的學習氛圍。
2.開展英語角活動。開展英語角,讓學生在輕松、愉悅、自由的氛圍中進行英語交談,能促進學生勇敢的開口“說”英語。通過交流,掌握英語的習慣用法。在互相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說”促學,逐步增加詞匯量,從而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的學習。這樣,英語教學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本文作者:張秀麗 單位:澠池縣職業高中)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