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國際化辦學思路探討
中美兩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情況對比
隨著國內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對土建類人才需求的增加,土木工程專業辦學規模日益擴大。2010年我國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達到439所,在校學生超過31萬人[2]。2010年,美國高校有79所院校有土木工程專業。美國大學土木工程系一般是隸屬于工程學院,部分學校土木、環境和交通是一個專業。而國內高校建筑土建類專業基本單獨成立學院。按照住建部專業評估標準給水排水工程和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獨立于土木工程專業。綜合調研馬里蘭大學(2010年全美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排名23)、美國西北大學(排名第11)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排名第6)的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培養方案可以看出,美國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比我國的要覆蓋更廣的范圍,如結構工程、結構力學、結構材基金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1-A01和北京工業大學年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ER2011-A05)料工程、巖土工程、建筑管理、交通工程、地質工程以及環境工程等。對土木工程師的社會職責定位是:研究、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并且維護道路、飛機場、隧道、橋梁、海港、住宅樓、辦公室、商業樓、工廠廠房、自來水供給系統、能源生產和分配設備的網絡等各種結構物。大學培養的學生總體是適應寬泛的社會需求,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圍。但是就每個學生而言,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將來有可能具體擔任市政工程師、結構和巖土工程師、運輸工程師等。
中美兩國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是與兩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背景以及從業制度設計密切相關。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大陸目前和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處在城市基礎設施與建筑工程建設高峰時期,因此急需要一大批比較專業的建筑行業人才。而美國以及其它發達國家基本上已經完成城市化發展階段,城市建設包括改造規模都不大,因此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定位比較寬泛,以適應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國內土木工程本科教育與人事部、住建部推行的“注冊工程師”系列相適應。目前建筑工程、道路橋梁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分屬不同的行業,而“注冊工程師”則是按行業來管理的,因此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定位范圍相對集中。而國外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寬口徑”思路,注冊工程師資格使用范圍比國內廣泛。
中美兩國土木工程教育認證體系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則是保障工程教育專業質量的重要手段。美國大學工程教育評估體系采用認可制(Accreditation),工程科技科技教育認可委員會(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所執行。ABET是得到美國官方和非官方機構承認以及美國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的全國唯一的工程教育專業鑒定機構。它的專業鑒定具有不可忽視的權威性。ABET是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Accord)的6個發起工程組織之一,這意味著它的專業鑒定已獲得廣泛的國際承認。ABET于1997年完成認可制度工程標準2000(EngineeringCriteria2000,EC2000),自2001年開始,所有大學工程科系申請認可,均需采用新的認可標準EC2000[3]。美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內容見表1。國內高校土建類專業認證采用由住建部為主導的專業教育評估制度,主要目標是和英聯邦國家實現學歷互認。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結構工程師管理委員會與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學士學位專業專業互認協議,2011年5月,中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與英國聯合評估協調委員會續簽認證協議。英國的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考察關鍵點包括:1)專業教育的效果;2)教學與學習的過程;3)評價教學與學習的方式;4)師資和教學條件;5)大學對學習不佳的措施規定;6)教學質量保證系統;7)入學條件。國內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考察標準主要包括:1)師資隊伍,包括師資結構、教師工作及業務水平;2)教學資料(含電子資源),包括專業圖書、期刊(中文、外文)、工程法規文件、標準規范規程、標準圖集等;3)教學設備,包括設備、實驗室、計算機設施;4)充足的教學運行經費;5)思想政治工作;6)教學工作,包括教學計劃與教學文件、教學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課程教學實施、實踐環節、畢業設計;7)德育、智育、體育標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學風、素質;智育標準包括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術、實踐與技能、計算機水平、外國語。體育標準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標準的人數應不低于80%。截至2012年,我國有66所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住建部組織的專業教育質量辦學評估。對比中美兩國專業評估標準,ABET標準更關注學校教育能為學生在以后在工程領域執業發展提供的平臺,其與工程單位結合更緊密。國內評估側重學?,F有的教育平臺,專業評估和已經畢業學生以及用人單位關聯不夠緊密。
中美兩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對比
根據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關于“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四年制)培養方案”中的建議,課內總學時一般控制在2500[1]。課程結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時比例為:50%、30%、10%,另10%為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分別安排上述三部分課程。國內土木工程專業是“小土木”概念,專業的主要工程對象是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建筑與隧道、鐵道工程等。美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覆蓋知識面遠大于國內土木工程專業。但是,其課程設置既要考慮了學生興趣的多樣性,同時又必須完成本專業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興趣來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包括可以選擇工科學院以外的廣泛的課程,以便更好地面對社會和自然的挑戰,從而更好地建設和管理國家基礎設施。美國高校非常重視工程分析與設計環節的教學工作。院級課程就設立了門工程分析課程(馬里蘭大學大學工學院設置了ExperientialLearning;ProjectCostAccountingandEconomics;DecisionAnalysisforEngineering等)。系級課程又專門設立了設計及綜合課程組,有多門(一般是10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兩門。此外,院級課程還設立了設計與溝通(3個課程單元)課程組,這些課程緊接著工程設計(SeniorThesis),使學生學習工程報告的寫作技巧。學生就像和自己的客戶一樣在團隊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習公共演講技巧,以便公開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
國內土木工程專業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建議和思路
2010年,教育部推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目前,國內已有34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參加該計劃。卓越計劃專業的目標之一是辦學逐步接近ABET的認證標準,最終達到加入《華盛頓協議》條款要求。對比中美兩國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體系,可以看到我國工程教育還受許多傳統思維的束縛,教育界內部重認知輕能力,工程文化不普及和工程倫理教育缺乏,公眾的工程素質較差導致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發明的熱情。而美國政府、工程教育界和社會組織在對高等工程教育的戰略定位、本質認識、制度保障建設上高度統一,使美國高校明確樹立“回歸工程、服務社會”的工程教育使命與理念[4]。
國內,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發生變化。從內涵方面,從以前的單純技術型逐漸轉向技術、經營、管理復合型,要求技術人員精技術,善經營,懂管理。對大學本科人才的要求也轉為更加注重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高度結合。在外延方面,土木工程也從傳統的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和減災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逐漸轉向包括電力、石化、冶金、制造等工業裝置的建設延伸。我國高?,F有的土木工程專業范疇應該進一步拓寬,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注重工程素質教育的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向“大土木”培養方向發展。注重不同層次學要的辦學定位。美國大學在不同層次學校設置土木工程專業有各自的培養定位。我國很多地方院校存在辦學類同的趨勢。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宜結合國家建設人才需求以及各個學校的特點(學校區位、辦學歷史、師資力量、實驗條件、與社會的結合情況等)設置課程體系,統一要求的課程不宜過多,讓學經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權,而學校的“自主權”更多地取決于市場導向。土木工程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和工程倫理。包括解決工程特定問題時進行批判性分析和運用能力,形成清晰、簡潔、有說服力的書面和口頭報告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工程倫理意識等。工程倫理意識具體包括理解社會的演化過程以及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熟悉并能鑒賞不同的文化,能夠在追求豐富生活的同時樹立職業工程師應有的道德和倫理規范。事實表明,單純的政治思想教育不能完全替代工程倫理教育。工程倫理教育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社會人”,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倫理道德的培養。要加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實質性內容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概論層面,而應在土木工程具體行業的規劃、設計、施工及管理教學過程當中。
總之,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外建筑市場的國際化趨勢不可逆轉。工程的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日益增強,國際流動、轉移、分包、協作日益頻繁,我國應根據國情,走“中西結合”之路,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實現土木工程專業辦學國際化,使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建筑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本文作者:李炎鋒、杜修力、薛素鐸、高向宇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