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投資對國民經濟的作用研討
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整個農村經濟的生命線,對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能夠有效的緩解水土流失、旱澇災害等影響農業發展的問題,還能改善農林牧漁業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糧食、木材、牲畜、淡水產品及各種農副產品產量的增加。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能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確保糧食產量,使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不斷的加強,并促使農副產品的增收,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此外,作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投資中的重要方面,水電投資改善農村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上也有著顯著的成效。
擴大內需,促進第二、三產業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對于國民經濟促進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通過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一)對工業的促進作用
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工業的支持,而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總投資需求量大,投資總額大,對于拉動工業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作用。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水泥、運輸、化工、有色金屬等工業原材料,以及運輸、機械、建筑施工等產業部門的運作,加大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能夠拉動工業需求,促進包括下游的發電、航運等在內的第二產業的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據有關數據統計,從2010年以來,對于工業增加值的拉動,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用已經超過1000億,而隨著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水利投資對工業增加值的拉動作用也在不斷加大。
(二)對第三產業的促進作用
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總額大,就需要有良好的融資平臺和渠道,對于金融保險業的的需求,使水利投資對其發展也產生了促進作用。水利基礎建設的投資還可以促進交通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的的發展。另外,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周邊旅游業和房地產業經濟的發展。
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直以其巨大的外部效應和非經濟效應促進著國民宏觀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水利基礎建設的投資能夠通過資源的配置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建國初,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重點是防治洪澇災害,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一直以水資源和防洪工作為主,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地域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已經顯著增強,水利的工作重點隨之轉移到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上。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致使水資源嚴重短缺且時空分布不均,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各地用水矛盾問題也日益尖銳,因此加強在水資源工程調配上的建設也愈加重要。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的建設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構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規劃調水規模巨大,實現了全國水資源的南北、東西調配,協調了各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加有關水資源調配的水利基礎設施投資能很好地緩解各地的用水矛盾,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性地方經濟的發展。
結語
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命脈中的一個重要手段一直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點,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能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因而,當前應不斷完善我國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適度籌集水利建設資金,充分利用水利對于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但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應考慮到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平安水利”為目標,依據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環境、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作者:張建章 單位:石家莊市水利水電工程處)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3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