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農業教育三農服務思考
一、從制度層面,來保證職業教育為農村服務的方向
其一,就是改革招生制度,招生對象不僅僅是在校的畢業生,也應包括社會那些苦于卻無技能的農民兄弟,而且不受年齡限制;優惠政策方面,就需要按照艱苦行業的要求,降低錄取分數線,有的直接不要設置分數線,考試形式和科目要靈活多變。其二,改革就業制度,對職業教育里面的農業專業要實行政策保護,在農村干部選拔、土地的承包和經營、鄉鎮農技部門的人才選用、鄉鎮公務員的考核等方面都要和畢業生的就業掛上構,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其三,建設農業專業畢業生實習的培訓基地。因為農業是一個實用性和應用性都非常強的行業,各個地方政府要統籌安排,統籌兼顧,建設與農業專業相配套的示范基地。其四,建立職業教育為農村服務的專項經費投入制度,在中等職業教育要利用多種形式如獎學金、助學金、教育券等措施來鼓勵職業教育農村專業的發展,多個渠道、多層政府從多個方面來保證經費的來源,尤其是縣級以上的政府對此應負重大的責任。
二、制定科學的職業教育為農業服務的規劃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在最近幾年得到巨大的發展,但相對于普通高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國家在政策當中提到的與普通高中相近的規模相距很遠,在許多縣市,職業高中的發展還顯得非常簿弱,職業高中的生源遠遠及不上普通高中的生源,而且往往招收的都是普通高中招剩下的學生。
三、改革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制度
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不完善,老師主要來源于非本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主要還以學科知識的教授為主體,在教學方法上面,主要還是以課堂為主要陣地,與生產實際相脫鉤。想轉變劣勢,應以人才培養模式上入手:其一,農業課程體系要體現應用性的價值。其二,在教學方法上要寓教學于生產實踐中,注重市場需求。其三,在人才培養的具體途徑上,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企業崗位要求和用人標準,提供教學培訓和實習基地。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合格的人才和技術咨詢服務。
四、搞多種形式的多個方向的靈活辦學
中等職業學校當中農業專業的服務理念是讓農業增加高素質勞動力,同時使廣大農民兄弟學到一技之長,更好地為農村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農業專業培養人才,最終把農業陳舊的、不合時宜的產業結構調整好,加速農村的產業化進程。所以,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農業實施當中,辦學形式要多樣化,辦學理念需要轉變,不再僅僅是純粹的學歷教育,要和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在更大范圍內滿足廣大農民兄弟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在實施具體培訓項目的時候,要針對當地農業農村的實際情況,針對出現的新問題,采用具體的培訓方案,也可以采用積分的形式來考核農民的培訓效果,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走進學校進行專職培訓或兼職培訓,也可以依托某些企業和其它的專業培訓機構,以送教下鄉的形式,還可以在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只有這樣一個靈活多變的辦學形式,才能辦好職業教育當中的農業專業。
五、建設與專業相配套的農業產業基地
當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生產效益較好的農業項目走進農村時,許多農民往往由于技術和風險的因素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資金,錯過農業發展的良機。這時候就需要職業教育當中的農業專業人才施展他們的一技之長,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加強對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可以組織廣大農民到基地參觀學習,鼓勵他們加入到基地中來,如建設一些黑茶基地、果園基地、蔬菜基地等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可以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且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2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