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學雜志
地理科學雜志基礎信息:
《地理科學》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地理類學術期刊,創刊于1981年,被地理學界評為3大核心期刊之一,榮獲2000年中國地理優秀期刊獎。
地理科學雜志辦刊宗旨:
《地理科學》作為綜合性地理學術期刊,其辦刊宗旨是主要介紹我國地理學及各分支學科具有先進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服務于經濟建設,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地理科學事業。
《地理科學》發展定位于精品期刊。支持刊登探索性、前沿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發表文章力求精悍、精辟,期刊內容廣博。重視地理學基礎理論建設、理論聯系實際同國民經濟建設密切結合的論文。刊載地理學與相鄰學科及各分支學科的交叉匯合,關注人地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能源、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區域發展等熱門課題的重大研究成果。同時也支持相對較薄弱的分支學科等,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期刊欄目多樣、形式活潑,表現形式富于創新。本刊特色在于"新、精、博、活","促進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以中青年地理學家為主;刊物的大部分版面為全國地理學家使用"。
地理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刊登我國地理學及各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學科間交叉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論文,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環境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方法在地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成果,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以及人地關系研究,關注資源、人口、環境、能源以及全球氣候和海平面變化等重大課題的學術論文、研究報道、綜述、問題討論、技術方法、學位論文摘要、書評、國內外學術態和學術活動等。
地理科學雜志收錄情況: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美國)、Elservier/Geo Abstract(英國)、俄羅斯文摘雜志檢索刊物、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地理科學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0-0690,CN:22-1124/P,地址:長春市蔚山路3195號,郵政編碼:130012。
地理科學雜志社相關期刊- 測繪科學雜志經濟地理雜志海峽科學雜志世界科學雜志前沿科學雜志科學世界雜志科學通報雜志科學生活雜志科學管理研究雜志科學大眾雜志地理科學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地理科學雜志社編輯部征稿中國地理學會優秀地理期刊東北地區城市群組的格局、過程及城市流強度基于城市空間要素分析的浙中城市群結構特征研究1990年代以來日本大都市圈的結構變化海西城市群工業空間格局與演化分析海峽西岸經濟區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特征研究城市群結構優化與功能升級——以中原城市群為例虛擬經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基于分形維數的湖州旅游景區系統空間結構優化研究省域尺度縣域綜合發展潛力空間分異研究——以云南省為實證近30a來福州盆地中心的城市擴展進程1949~2007年新疆人口的時空變化及空間結構分析基于GIS的重慶市道路密度的空間分異全球化與重建國家城市體系設想流動人口在北京中心區和近遠郊區分布差異的調查研究城市居住-就業空間特征及組織模式——以廣州市為例中國土地利用空間分形結構及其機制萊州灣南岸巨淀湖沉積地層分析與沉積環境辨識黃土模擬小流域降雨侵蝕中地面坡度的空間變異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與登陸廣東熱帶氣旋數量的關系初探南京市熱場分布特征及其與土地利用/覆被關系研究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積扇形成的制約因素及其特征秦末以來秦都咸陽地貌演變浙江普陀山島老紅砂的成因與環境基于遺傳算法的水文時間序列變點分析方法元胞自動機的地理過程模擬機制及擴展基于機器學習規則推理的濕地識別研究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1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