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宏觀經濟
引言
海域和陸域系統分別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與功能的兩套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系統,這兩套系統之間存在著永無休止的、復雜的物質能量交換過程。基于對兩套系統一體化建設中的不同考量和側重,海陸一體化的內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狹義的海陸一體化主要是海陸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即根據海、陸兩個地理系統的內在的經濟聯系,運用系統論和協同論思想及海陸統籌的戰略思維,通過統一規劃、聯動開發、產業鏈的組接和綜合管理,把相對孤立的海陸系統整合為一個新的統一整體,實現海陸資源的更有效配置和海陸經濟的良性互動與融合發展[1]。廣義的海陸一體化指整合海域和陸域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系統,促進海域和陸域全面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通過加強海陸聯系和統一規劃,推進海域和陸域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建設上的互促共進,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它不但涉及海陸經濟的一體化協調發展,還包括海陸政治系統的協調發展,海洋意識的培育、海陸文化的建設與融合,海陸污染的協同治理和生態的良性循環與發展。可見,廣義的海陸一體化包含的內容很多,諸如海陸政治發展一體化、海陸開發管理體制一體化、海陸資源開發一體化、海陸產業發展一體化、海陸交通的一體化[2]、海陸環境治理一體化[3]、海陸文化發展的一體化[4]等。
國內關于海陸一體化建設的研究表明,海陸一體化建設的戰略、對策研究已經引起學術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一方面現有的研究逐步由區域層面、部門層面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由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單一視域上升為區域海陸一體化建設的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視域;另一方面,現有的研究已經注意到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海陸產業的綜合聯動等。本文在此基礎上,通過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從廣義海陸一體化的角度提出中國海陸一體化建設應當多管齊下,從規劃、組織、機制、政策支持、法制建設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海陸一體化建設深入發展,為有關部門和區域開展海陸一體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
1因地制宜編制陸海統一規劃
在海洋開發實踐中,把海洋開發與沿岸的陸地開發統一規劃,為實現海陸一體化提供政策保障。具體可采取“點、軸結合”方式。所謂“點”,是指對沿海港口城市區域的海洋產業和陸地其他產業的合理規劃。“軸”在我國主要包括兩個“軸心”方向:一個方向是環渤海地區5800余km的海岸線;另一個方向是從各沿海港口向內陸延伸的交通線,用這些交通線把海洋的影響傳遞到內陸地區,從而用陸地的經濟基礎、技術力量和技術裝備武裝海洋產業,拓寬海洋資源的開發廣度,同時以海洋產業的發展緩解陸地交通緊張和能源短缺等矛盾[5]。
2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海陸一體化建設
2.1優化海陸空間的空間布局
遵循海洋經濟自然屬性和發展規律,發揮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結合我國主要海洋經濟區的海洋功能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定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的原則,優化我國海洋產業布局,優化海岸與海洋開發保護格局,構建沿海海洋經濟的特色海洋經濟帶,建設重點海洋經濟示范區,構建海洋經濟發展增長極,培育海洋經濟發展載體,合理開發利用沿海灘涂資源和海島資源。
2.2依托海洋資源大力發展臨港產業
臨港產業在海路一體化中具有兩方面功能:一方面臨港產業可以把海洋資源的利用及海洋優勢的發揮由海域向陸域轉移和擴展;另一方面,臨港產業的集群發展可以促進陸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內陸的經濟力量向沿海地區集中。這兩種功能可以促進海陸經濟一體化建設。目前,中國沿海地區總體已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而這一階段正是加速經濟結構向重型化轉變的大好時機,應把發展臨港產業作為戰略支撐點之一,加快在沿海走廊的重化工業布局。為此,應當強化臨港產業導向要求,將產業發展導向與空間區塊布局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要求,統籌三次產業關系,立足區域比較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和培育重點,突出發展涉海現代服務業、海洋新興產業、臨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海洋漁業等,合理安排重大產業項目的布局和推進時序,實現差別化競爭、特色化發展。
2.3推進港口—腹地一體建設,打造港口腹地
海洋產業區域聯動發展平臺根據港口主體區和聯動區在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上的差異性,以海洋產業鏈為紐帶,以海洋產業配套協作、產業鏈延伸、產業轉移為重點,優化海陸資源配置,在港口—腹地聯動區建設一批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范基地[6];加強聯動區與主體區的對接,搞好海洋資源開發、科技研發、重大項目建設。
2.4加強海陸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基礎設施是促進海陸空間延伸、產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基礎,是推進海陸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和提升平臺。沿海主要海洋經濟區應著力構建海陸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以沿海地區的國際性城市為主要節點,通過沿海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連接海洋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和大型集裝箱海港,形成一個綜合性交通運輸走廊;以光纖通信和衛星數據傳輸等高技術手段為基礎,形成以國際性城市為主要信息源的寬帶信息網絡;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沿海海洋經濟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功能強大的網絡信息化基礎平臺,提高海洋經濟發展保障能力。
2.5高效集約開發海島資源
一要加大重要海島開發力度。按照總體規劃、逐島定位、分類開發、科學保護的要求,注重發揮重要海島的獨特價值,加大我國海島綜合開發力度。二要完善重要海島基礎設施配套。將重要海島海陸集疏運體系建設納入國家交通和港口規劃,加大對橋隧、航道、錨地、防波堤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有序推進海島供水供電網絡與大陸聯網工程、風電場建設及并網工程,積極發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提高水電資源保障能力。三要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貫徹實施海島保護法,開展無居民海島普查,加強海島資源的分類管理與有效保護。強化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管理,建立海島巡查、修復和利用評估制度,禁止開發未經批準利用的無居民海島。